寒衣節 | 關於祭祀

昨天下班發現路邊上多了幾個鐵皮箱,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市政提供的供人們燒紙的,我心下便想,又是一個什麼節日?

早上出門又看到了,於是看了下日曆,哦,今天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節日,它又被稱爲“祭祖節”“十月朝”,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人在這一天會去祭掃,給亡者送去寒衣,因此叫“寒衣節”,它與清明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合稱爲中國三大“鬼節”。

爲什麼我會清楚這個節日呢?一方面是北方農村非常注重此事,另一方面當然歸功於母親的影響。

外婆去世20多年,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前,母親都會買好紙張製作紙衣,或直接買成品紙衣,然後到這一天去外婆的墓地燒掉,用母親的話說叫“給外婆送衣服”,而這一送就是20多年。

然而現在在城市裏,人們大多背井離鄉,城市治理者也遵循民俗文化,每年這時候都會在街頭擺上燒紙的鐵皮箱,供人們祭祀,這是中國城市發展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優秀案例。

正好最近讀完許倬雲先生的《中國文化的精神》,其中就提到了中國人的宗教觀,祭祀就是我們的宗教,而我們的宗教情緒也體現在隨處可見的民俗和傳統之中。

中國人的宗教體系有兩套系統,一方面是神祇,一方面是祖靈。我們祭祀,既祭祀那些神,也祭祀我們的祖先,甚至很多時候祭祖對我們的影響要大過祭神。

那麼爲什麼中國人對於祖先這麼重視呢?比如戰亂逃亡的時候,金銀細軟可以不帶,但是祖先牌位不能不帶;同樣的,我們在很多節日,比如春節,比如清明,比如寒衣節,甚至結婚的時候,都要祭拜祖先。

對於祖先的重視,我們可以從孟子那裏去追溯。孟子說,人之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所謂人性本善,這四種從哪裏來的呢?他說最早的發端一定是來自和父母的感情。

在過去最早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喪葬,父母死了就扔在田邊,結果經常去就發現不忍心,父母的身體被蟲子咬,被動物喫,心裏就覺得過意不去,這個時候心中的惻隱之心和羞惡之心就出現了;還有,你看見一個孩子匍匐着爬到水井邊,這個時候你一定會立刻馬上說“小心”並跑過去把這個孩子拉起來,你不需要取悅任何人,你也不認識他或者他的家人,這就是你最原始的本心的發端。

因此在中國人研究人的善端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來自於人文的倫理,就是人和人之間家庭的一種關係,所以家庭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點和西方社會截然不同。

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是當你祭祀祖先的時候,你要認爲你的祖先就坐在你的對面,祭神也是如此,假如沒有恭敬之心,那麼祭祀又有什麼用呢?

回到現實生活,今天也藉此篇文章,遙憶去世多年的外婆以及奶奶,死是生的延續,她們留在世上的記憶,讓我們慎終追遠。

最後還想說一句,推薦大家去看《中國文化的精神》,這本書包括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宇宙觀,哲學思想,中國人看待生命的意義,中國人的社會聯繫以及中國人的審美等等,整本書讀下來非常溫暖,你會覺得,身爲一箇中國人真的相當光榮和自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