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间来思考决策

时间成本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东西,误以为自己的时间很多。时间成本背后的精力更是有更多的人没有注意到,但一旦在我们的脑海中安装一套用时间来思考决策的话,往往就能解决一些麻烦,纠结会变少一些。

做诉讼的律师,经常会接触到关于诉讼期限的问题,一审在开庭之前通常会经历1个月左右的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再转为正式立案,在转正式立案过程中还有半个月甚者更长的过渡期,正式立案之后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案件才能拿到判决。在一审判决拿到之后,只要有一方对判决结果不服,都可以到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这就意味着又要有3个月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只要摆出这样的一个流程,时间上很清楚,大部分的当事人宁愿少要点钱也希望尽快地把案子结束掉,不愿意耗费这个时间,所以只要是比判决时间快的,都愿意调解,这就是调解的好处,快而且一锤定音。

但是很多不知道情况的当事人,想着既然已经起诉了,就一定要拿到法院的判决书,不管对方如何,不管法官劝阻,就是要干到底。实际上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也有一些案子是没有办法调解的,这里讨论地就是能调解而且调解的效果要比判决还要好的情况。

这样的思考方式还可以运用到很多的事情决策当中,拉长时间轴,看看自己当下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很有必要,在时间段内两者进行比较,看看是不是有更优的替代方案。

当然,用时间来决策更为重要的是背后还有一层逻辑:时间通常意味着精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没有处理过的事情会不时地在脑海中跳出来,有些人程度轻一些,有些人会到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而与之对应的,已经处理掉的事情,就会慢慢地遗忘,直到完全想不起来,所以事情拖得越久,耗费的精力越多。

所以,当你从长远来看的时候,你可以看到这件事情怎么样处理会对你有利,当然是越快越好,不然老是会被这些事情给打扰,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被一些无关的东西占据之后,就没有精力再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在脑海中如果能装下这两个概念,时间就有了意义,决策就会显得相对地简单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