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賢思齊,善莫大焉!

引子

獻文兄者,北師大同窗兄弟也!多年前,在學校讀書,週末與幾位河南師兄(如明偉和國民師兄)舉杯言歡,其時,偶有機會盡地主之誼,對他們表示聯誼和感謝之心,幾年裏,接長不短地在生活工作中麻煩人家!

現在,縱然離着近兩萬裏,仍然麻煩人家大小事,卻沒有機會坐在一起,哪怕舉起一杯薄酒,敬謝獻文兄和幾個同道,爲此缺憾,我常常坐臥不安!

自從弘毅樂學書院開始讀《論語》,兄弟姐妹常常線上交往,每一天在書院羣裏文字切磋,獻文兄和幾位師兄弟姐妹一樣,不僅努力奉上讀經典點評,也常爲爲書院建設出謀劃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理解我這個做組織者的用心之良苦。

舉例一個細節,凸現他的努力進取和擔當的精神。

起初,獻文兄遵點評老師值日製度(其實就是一個口頭承諾而已)——每週五上午上稿一篇,後來,自覺變爲每一天裏都在晚間上稿一篇,使得書院的讀經典學習活動越發豐富和精彩起來……

近日裏,更爲令人感動的一件事,因爲留學讀書任務太重,身心疲憊,我曾經跟書院榮譽院長李強老師和書院同道們提出辭去院長職務的申請,卻不意中驚擾了獻文兄和良師益友們。他老兄反應激烈,當晚於朋友圈發佈消息,隔洋喊話,公開表示挽留和安慰,並且於次日起,每天早晨都問候,讓我心裏溫暖如春,不勝感激!

獻文兄是個暖心的好兄弟。

多年前,受明偉兄之邀去洛陽講課,因站立一上午,膝蓋傷病發作,從講臺下來,已經一瘸一拐。獻文兄看在眼裏,下午,就與明偉兄驅車帶我去當地一家十分著名的骨科醫院治療。記得那個下午,他倆上上下下地在醫院的幾層樓一通兒折騰——掛專家號、診斷治療、排隊繳費和取藥,而後又一起送我回到賓館住處。這都還不夠,他倆一塊兒,互相搭手,把藥膏用熱水壺加熱、拿出買來的保鮮膜,而後一左一右、有板有眼地給我紅腫的膝蓋敷藥!

這一生,現在今後都永遠不會忘記了獻文兄當時半跪在牀前地毯上的那個動作和那個表情!

獻文兄不僅是一個講情誼的人,也是一個講道理、講原則的人。

河南洛陽某一個“牡丹節”的日子裏,我被他和明偉兄邀請去逛牡丹盛景。但是,走的路途和時間太長了,別人沒有感覺,我的膝蓋鑽心剜骨的疼。看着“超級導遊”獻文兄興致勃勃地講解牡丹,再三暗示,他也不理會,並無休息之意,我遂怒不可遏,跟衆兄弟犯起了驢脾氣(那個地點,事後成爲一個梗——所謂“鐵哥發飆處”)。那個當兒,獻文兄哭笑不得,但也二話不說,宣佈休憩,找地方茶歇打尖。

這個事兒不大,但至今回想起來,倒是真心不好意思,羞愧難當。事後的某一天,獻文兄於兩人一處時,微笑着、平和地對我說:“鐵哥,兄弟有句話,想說給您,一旦說出口,千萬不要怪罪。”我還以爲是一個玩笑,也隨口答說:“兄弟有何吩咐,儘管說,不妨事!”獻文兄繼續顏色溫和地說:“鐵哥,知行合一,說着容易,做起來很難,咱們北師大上課時,李強老師講啓功先生,啓功先生一生踐行了知行合一境界,李強老師也是做到了。不過,您和我都有所欠缺啊!”

當時的我,一時語塞,稍微有點兒尷尬,至今也忘記了後來自己是怎麼搪塞過去的,可當時的心理活動卻記憶猶新——由心底出來強烈的敬佩感,更加深刻地於心頭烙印般地銘記了這個兄弟。

獻文兄是個博學多藝的才子。

舉例吧,獻文兄對佛學造詣頗深,且持之以恆,其領悟水平絕對在我之上;從在白馬寺、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廟以及海棠山、廬山等地的禪院佛剎遊學中的交流裏,直接感覺到他的修學功夫。

還有,獻文兄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文藝中年,其研讀蘇東坡的文字詩稿的感受文字配之以美麗的照片(基本都是他親手所作),其圖文水平更是高過同儕之上——從每一天的朋友圈裏都可以欣賞他的佳作!

獻文兄的君子風骨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錄自《論語19—9》)。

以今文解讀這位孔聖人的愛徒子夏說的話,大意是:“君子從三個方面看上去與衆不同:於遠處觀察他顯得很嚴厲,接近後卻發現他和藹可親,聽他說話覺得非常認真。”

經典的偉大之處 在於其具有跨越時空的意義,具體說,就是今天的時間和空間裏,你如果遇到了人與事,無論是好是劣,無論是順是逆,總能夠把兩千多年的隔斷打通,尤其遇到今天的醋和鹽等具體情境,不由自主會聯繫到其酸與鹹的抽象緣由所在。

人的念頭是萬千種的,引起念頭的理由也是萬千種的。有時候,睹物思人,有時候睹人思物。有句對聯的內容,從昨天晚上的“雲例會”直到現在,十幾個小時(除了睡覺)了,卻總讓我處在亢奮和感動的心境裏——不停歇地把身邊的人與事與一幅對聯掛上號勾。或者說,有一幅之前讀過的對聯的上下兩句——這個時間段裏,老是在我腦海裏影現着。

對聯內容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在此處,只囉嗦一兩句,因感覺非常重要,不說不行,但又涉及到個人隱私,不便多言。

近期裏,李強老師對於弘毅樂學書院有着力挽狂瀾的巨大作用,其顧全大局、以身作則和大公無私的一些具體言行,讓我沒齒不忘、終生受益,尤其李強老師“每臨大事有靜氣”的修爲,讓我更加開了眼,進一步看到了李強老師的胸襟境界……更加明白了獻文兄關於知行合一的教誨之精準和深意,深切感受到了身邊榜樣人物的人格魅力之巨大。

結語

放眼望去,在書院內外有李強老師、獻文兄等良師益友爲榜樣,使自身“見賢思齊”有了具體的目標指向。針對此對聯品味再三,並對比良師益友們的優異言行,鐵陀的確差得太遠了!

向李強老師致敬!

向獻文兄等同道們學習!

這是此刻發自肺腑的話。今後,將時時提醒自己,也懇請同道們監督我——學習經典和行路做事之平時一言一行中,都要有知行合一的前提預設和行動結果,我一定要努力,努力向李強老師和獻文兄之做人做事的水平看齊!

師大鐵陀寫於辛丑年十月初三(於西澳,2021.11.7)

(補註:對於登載末圖聲明,因技術故障,此次“雲例會”重要的三位成員——主持湯若飛等同道,未能夠展現芳容,特別緻歉,鐵陀叩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