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愚孝》(19) 引言:

        《二十四愚孝》(19)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感动天,董永娶仙”,大概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由来已久。历史上更是举孝廉以为官,我不否认有些感恩父母的孝道在里面,但是多数时候仍然是伪孝和愚孝。因为要有孝廉的名声,所以搞伪孝;因为父母家长制,所以子女不得不搞愚孝。
      二十四愚孝之“孝感动天

这个故事人物有点早,主人公叫虞舜,有人说在夏朝之前还有个虞朝,说的就是虞舜时代。故事发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

《二十四愚孝》原文记录如下: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继母和弟弟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又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这个太神话古人了,实际上历史学家顾颉刚说,越是早期文献,记载虞舜平平无奇的一个无为之君,到了后来就成了孝子至圣,全是后人伪作。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这个就是后人以德报怨的神话来源了,把这种扭曲人性的东西,强加在中国人身上,可笑复可叹。

传说有诗赞曰: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我们可别把这《二十四愚孝》故事的董永和虞舜的故事搞混了,董永是“卖身葬父”,虞舜才是“孝感动天”。

只不过,后来民间把孝感动天也按在董永身上,把孝昌改名成了“孝感”了,此孝感和《二十四愚孝》所要讲的虞舜没什么关系。

虞舜强调的“孝感动天”,是因为动物们又是帮他耕田种地,又是帮他除草施肥,这岂是人能做到的呢?肯定是老天在帮助他。

这个故事,完全是为了统治者需要,刻意把帝王虞舜的孝子形象树立起来的,用来禁锢老百姓思想罢了。

这个神话故事,没必要太在意,倒是作为一个故事下下酒,说给小朋友听听倒无所谓,批判着讲就好。一定不要宣扬什么以德报怨的封建残余思想。

所谓以德报怨,那不过是统治者希望老百姓安于清苦,安于被欺压和残酷统治罢了。无德无能的统治者,老百姓就要勇于站出来反抗丫的。

话说回来,究竟是人治好,还是法制好,大体上用法制监督管理者也很重要,全靠管理者自我约束不可信啊!

但是,人治总是无法持久的,总会被要求平等的人推倒统治,这是铁的事实。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互相制约,却也互相督促,虽然乱一点,人民的思想却是格外开阔,新气象新思想新思维层出不穷,也是这个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