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出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2021年不知道怎麼了,一年期間裸辭了兩次。上班時的抑鬱和裸辭後的迷茫每一次都在不停地切換,有個旅遊年票卻發現一年到頭哪裏都沒有去過。偶然刷到這部紀錄片,看完後有一些想法卻寫不出來。這部紀錄片有三個主人公,甘肅大山裏面的女孩馬百娟,湖北縣城復讀生徐佳,北京中產女孩袁晗寒。

對於馬百娟一家來說,一家一年的支出也不過五十元。一個教師只有一個老師,兩個學生。每一天要走很長的山路才能到學校。曾經馬百娟的夢想是去北京上大學,然後一個月掙1000元可以補貼家用。再後來她就輟學了,因爲家庭條件實在苦難,哥哥得病沒有錢治療,不確定可以養家多久。馬百娟雖然很努力,但學習的基礎顯然不怎麼樣。父親也覺得女孩最重要的是嫁人,讀書不重要。

沒有批評他父親的意思,他那個環境自然覺得女孩嫁人是最重要的。馬百娟出去找工作,轉了一圈還是回老家了。就像大堂經理說的,她的年齡還屬於童工,沒有公司敢用她。前臺需要會電腦,有的崗位還需要學歷。就算是保潔顯然也是年齡大一點的阿姨更合適一點。對於馬白娟來說,顯然她沒有選擇。高考這條路,因爲家庭貧困,自身學習不理想被堵死了。

湖北縣城復讀生徐佳,更像是大多數青年的縮影。家庭條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有選擇,但選擇餘地很小。高考復讀三年,可以想象徐佳本身承受的壓力。好在父母都很支持他復讀,父親的遺願就是他可以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徐佳的弟弟徐可,沒有上過大學,沒有學歷的他只能去一家保險公司做銷售。

畢業後的徐佳又開始了找工作面試的路上,最後和一家電力公司簽了合同。那一刻他感覺把自己賣了出去,又感覺自己穩定下來了。徐佳後來和自己大學的女朋友結了婚,給自己和女友一個交代,也給自己的母親一個交代。他有時候感覺自己不是爲自己活着,特別是他看了北京女孩袁晗寒的紀錄片。有時候我們一直努力要到達的終點,也只是別人的起點而已。和馬百娟相比,徐佳又無疑是幸運的。至少他的下一代,教育條件不是小山村小縣城可以比的。

北京女孩袁晗寒對比前面兩個主人公,無疑是幸運的。可以開咖啡店,高考輟學後報考德國的美術學校。她的迷茫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迷茫,不知道未來自己可以做什麼。物質上她不用擔心,可是她也不想在每一天的迷茫中度過。紀錄片的最後她說投胎這件事情也不是她可以選擇的。

總體來說三個主人公在我生活中多少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馬白娟的選擇像極了我們村的一些女孩,生活條件雖然比馬百娟好得多,但是她們也沒有太多選擇。高考這條路對她們不適合,想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基礎的電腦也不是很熟練。到了一定年齡不過是結婚嫁人。

徐佳的經歷好像我的姐姐,考上了不錯的大學,工作在別人看來也是不錯的。河南的分數線高,當年考上一本姐姐學習已經是非常努力了。工作看起來穩定,工資也不錯。但是也是每天加班到半夜,24小時隨時待命換取的。幸運的是下一代的條件會更好,不幸的是幾乎每一天都在被迫996。而且在小城市,想跳槽也沒有幾個像樣的公司。這個壓力很大的工作外面好多人也是求之不得想要進去。

看到袁晗寒的出場就想到以前在一家設計公司遇到的一個男孩,那個男孩和我差不多大,當時是一個同事的客戶。在我看來他算的是家境優渥的,父母是大學教授,985大學畢業後留學日本。偶爾也聽他抱怨,自己的工作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雖然收入不菲),但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能爲他提供一定的收入。在我看來他的起點已經超過全國百分之70的青年,卻依然在喜歡的工作和合適的之間猶豫。各方面都不錯,卻離真正的財務自由很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