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孩子的學習

3  .  讓孩子成爲自我調節的學習者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將理想的學習者視爲自我調節的學習者。自我調節的學習者擁有有效的學習策略,並知道如何以及何時應用這些學習策略。他們知道如何將複雜的問題分解爲簡單的幾步或嘗試其他不同的方案,知道如何略讀或精讀已達到深層理解,知道如何寫作以說服他人,知道如何讓寫作以提供信息等。自我調解的學習者還受學習活動本身所激勵,而不受分數或他人讚賞所驅使。他們能夠堅持一項長期工作,直至完成。

      我們家長也要成爲自我調節的學習者,我們學習的對象是孩子,孩子不管給我們出什麼樣的難題,我們都要通過自我調節,以相應的姿態去面對他。真正要學習的東西是孩子生命的發展細節。孩子學習可能面對的是具體的知識,具體的學科,具體的標準,學習好的孩子,他在任何時候都在學習,連走路都在學習,他不一定拿書,但他在自我調節中,在獲取信息。有的孩子坐到課堂上,書攤到桌面上,他也不一定在學習。他的能力區別就在於情緒調整不到那種狀態,因爲情緒調不到那種狀態,所以他接受知識的載體就不夠去和老師交流。什麼叫自我調節的學習者,就是具備這樣能力的人。

      具備有效學習策略的孩子,面對學習的任何問題,他都有一個時間量,都有一個做事的時機,在這之前他都有鋪墊,這樣的孩子學習就像喝水一樣自然,他自己也舒服,別人看着也舒服,成績也令人滿意。

      不具備有效學習策略的孩子,寫作業家長要提醒,包括上課時,老師敲着桌子,讓他拿出書。所以我們家長要引導孩子學習的話,首先要在學習策略上加強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4  .  認識學習動機

      心理學將動機定義爲激發、引導和維持行爲的內部過程。通俗地講,動機就是使你開始行動,維持行動,並決定着你行動的方向。

      動機有強度和方向性的變化,也就是動機有兩個表現特徵 : 一個是強度,想學習的強度和想玩的強度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方向性的變化,比如孩子小時候學習要一塊糖,再大一點學習要一個玩具,再大一點要自我實現,證明自我,這是不一樣的。我們家長了解了孩子學習動機有這兩個方面的特徵和變化之後,就要注意調節對孩子總體的判斷和激發。我們家長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其他問題就簡單了。現在孩子學習差,不是差在外在表現上,不是差在他起不來牀、做作業慢這些問題上,而是他的動機強度不夠,方向不明確。

內容選自皇甫軍偉——《以心養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