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一)

讀《重返五四現場》,頗有感慨。

我覺得,重返五四,不能以當前的社會環境下的制度秩序來要求當時人們的作爲,必須充分考慮外敵的壓迫,民衆的覺悟,經濟的基礎,文化的傳承等因素。否則就是刻舟求劍,就是對五四先賢的苛求。重返五四要以“愛國、科學、自由、民主”的普適價值的角度去分析事件分析人物的動機。

而從愛國、科學、自由、民主普世的價值來看,五四運動爲我們留下什麼遺產?除了愛國,還是愛國。其他方面,不甚談得上。而新文化運動則以科學和民主爲口號,宣傳了民主和科學思想,批判了封建禮教,進行了文學革命,取得了勝利,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其影響一直到今天。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直接爲中國共產黨成立進行了理論和人才的準備,功不可沒。從功績和影響來說,五四運動無法與新文化運動相提並論的。所以我覺得,紀念五四,其實是在紀念新文化運動。反思五四,其實是要反思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從反封建,提倡科學,反專制提倡民主,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過渡到宣傳和提倡馬克思主義,值得我們研究和反思。一是反思其原因,二是分析其必然性;三是分析其是否是終極道路。所以,今天重返五四仍然有巨大意義。

由此,我贊同本書作者的一些觀點:

——在五四的思想與文化界,並不存在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的問題,更不能簡單地以“進步”與“反動”的二分法來歸類。

——紀念與反思五四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爲整個20世紀的中國革命,都是在五四運動時定下了基調。今天我們所嚐到的果,無論是甜是苦,我們走過的路,無論是直是彎,都是那時種下的因。

——要打孔家店可以,要消滅孔家店就“難矣哉”。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也沒把墨子、老子、莊子消滅掉。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文化更新運動,是把一些從時代發展中產生的新元素,注入舊有的肌體中,讓她煥發出新的活力,並不是把舊肌體消滅掉。

    《重返五四現場》的作者葉曙明先生還比較了陳獨秀和胡適對自由和民主的認識耐人尋味。書中說,陳獨秀的科學,早期認爲一切西方文化都是科學的;到後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認爲蘇俄革命纔是真正的科學。

而胡適對科學的理解是:一種思想和知識的法則。所謂科學精神,就是尊重事實,尋找證據,證據走到哪兒去,我們就跟到哪兒去,決不被別人牽着鼻子走。用八個字概括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陳獨秀主張的民主,接近於盧梭的“人民主權論”,它是“羣衆運動”來體現的。胡適認爲: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承認人人各有價值,人人都可以自由發展。作爲一種制度的民主,就是揣科保障個人的自由。少數服從多數,但多數不能抹殺少數,不能不尊重少數,更不能壓迫少數,毀滅少數。

      面對作者葉曙明先生對自由和民主的比較解讀,我陷入了沉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