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二)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关系密切,从历史看,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换句话说,新文化运动包含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片段。五四运动结束时,新文化运动不但没有结束,相反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这个阶段是什么?不妨分析一下。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目的是什么?他创办《青年》杂志,是为了影响青年,启蒙青年,改造青年。他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他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从政治、学术、伦理、文学等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了猛烈攻击。他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迟。”革命的意志多么坚强,气魄多么宏大啊!

      到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革命上:一是文学革命,二是伦理革命。 文学革命,包括启用标点符号、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文字横排。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内容,当时实行起来,其实阻力重重。伦理革命,包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父慈子孝、夫唱妇随,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统统在反对之列。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陈独秀撰写了一系列反对旧伦理的文章,因此受到无数攻击、诽谤和污蔑。后来傅斯年说:“我觉得独秀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正在这里。因为新的政治决不能建设在旧的伦理之上。……”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何去何从?这里不得不说五四运动期间发生的陈独秀被捕事件。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散发由他起草胡适译成英文的《北京市民宣言》,当场被拘捕。似乎与五四运动没有关系,到五四运动6月28日结束时,陈独秀也没有获释(9月16日获释,羁押93天),但实际上影响巨大。

      由于五四运动,又由于陈独秀的被捕,《新青年》停刊5个月。原本应该在5月出版的第六卷第五号“马克思研究专号”,直到9月才面世。到12月,《新青年》改为由陈独秀一人主编,他出版了第七卷一号,发表了《<新青年>宣言》。他宣称: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他宣称:我们虽不迷信政治万能,但承认政治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生活。至于政党,我们也承认他是运用政治应有的方法;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

如果说1919年1月,李大钊发表在第五卷五号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新青年》转向的苗头,那么李大钊9月编辑的“马克思研究专号”、陈独秀12月发表的《<新青年>宣言》,便是《新青年》转向的开始。据统计,从这以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新青年》刊登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极大的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造成此种转变的,当然不完全是五四运动的原因。只是因为五四运动恰好发生在这个时间点。造成这个转变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巴黎和会的刺激。巴黎和会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觉得世界公理、正义俱在。但巴黎和会最终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无情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美国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支持中国,但利益面前,终于牺牲了公义、公理。这使得中国知识界对美国,对西方民主的普遍失望,对其好感一落千丈。

二是苏俄的拉拢。与此同时,一战中通过十月革命新生的苏联,却不断对中国抛出橄榄枝。1919年,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凡从前与日本、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自然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形成亲俄潮流。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提供理论指导,经费支持,推动中国组共产党的组建工作。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与共产国际的维经斯基会面,陈独秀无疑受到了来自苏俄的影响。

三是陈独秀近20年革命生涯的总结。陈独秀1901年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回国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和科学。到1919年,近20年,20年中国的面貌并没有多大改观呀!到底啥能救中国?也许陈独秀也是迷茫的。俄国通过革命,根本之改造取得重大胜利的事实,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回顾20年的革命经历,他自然会比选各种思想、各种主义,选择自认为科学的道路。他在《北京市民宣言》中宣称: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已经萌生了“根本之改造”的思想。

四是陈独秀本人处境的压迫。陈独秀被捕获释后,辞去北大文科学长之职,没有工作,裘弊金尽,生活拮据。他在上海撰文“像上海这种龌龊社会,居然算是全中国舆论中心?”痛苦不堪的生活让他产生了根本改造社会的积愤!几个方面综合影响,使得陈独秀的转变顺理成章。同时,改变了《新青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以及刊物内容的改变,标志着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新青年当时同仁们,从此分道扬镳,只有李大钊与陈独秀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接着1921年就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上半场是文学革命,伦理革命,下半场是政治革命。由于陈独秀带领《新青年》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功施到今。中国共产党经过28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古老中国终于重新站起来了!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一路富起来、强起来。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青年》的转向,带着整个国家在转向,我们能够否认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吗?

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只是一个片段,只是时间点恰好处在新文化运动的上下半场的分界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2月,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经由国共双方共同的积极评价,以及长期的隆重的纪念活动,使得人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鲜明起来,而实际上忽视了其根基乃是新文化运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