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莲峰寺

        今年夏天因为一个朋友的引荐我来到甘棠莲峰寺。后来常常在周末的时间特意造访此寺。由此甚深缘份,早想用视频和文字对莲峰寺做一个最朴实的纪录。朴实是因为拍视频和写文章的功夫都赶不上专业的人。这个纪录只是随着脚步和镜头所到之处。记下片段个人的时光与你分享。

        104国道线闽东福安市甘棠镇路段,穿过世界五百强正威企业的大门囗。正威大门正对面右侧有一条延着山坡弯延而上的水泥路。平坦而陡峭的水泥路开车直达莲峰寺后门。平坦是指水泥灌注的路面平坦,陡峭是指新手驾车不敢开上去的坡度。这条水泥路起步几十米的右侧建有一座仙宫,站在104国道上看过去也就近在眼前。走过仙宫几十米右侧山脚下立着一块摘录佛经名句的木牌,木牌处前行十几步右侧有一条拾级而上的山路,这条路是通往莲峰寺的捷径。步行上山三分钟可到达莲峰寺正门。或许开车上山两分钟就可到达目的地但却错过了三分钟步行上山收获满满的穿越时空的心理体验感。

        不知道经历多少代人踩踏过的人工石阶逐级而上缓缓折向林木葱笼的高处,听不急不惊此起彼伏的鸟叫虫鸣声,看眼前翠绿的芭蕉挂果以扇形展开,没等你多想石阶已转了个方向,到山腰路段,向上擡眼看,透过参差林木依稀可见巍峨的殿堂一角。向下看是山谷,虽然是浅浅的山谷却不乏一抹幽静之意态。再看眼前杂木多姿,有斜着长的,树荫如盖可敝护行人,有横着长的,树干伸向山谷如一座小桥要度你到近在眼前的对岸。相比之下,笔直向上的树自然显得端严肃然了。当你还想再看点什么,脚下的路又转了方向,寺庙就近在眼前了,几个高低错落地山石卧立在路旁如迎接远客的山僧,在一摆手间领你踏上一条长形木板再上几级台阶就到寺里了。

        莲花山素来为修行之地。据说在宋朝宋徽宗年间的1130年。此山建有西莲花庵。明初被废。又相传古道禅师曾于莲花山山顶修行。山有猛虎,师能伏之。故人又称虎道禅师。后来人们为方便来往香客,又在莲花山右侧半山腰上建寺。此为今莲峰寺旧址。在岁月的沉浮中,莲峰寺旧址只剩下五六十年前建的两层砖房,在岁月风霜地侵蚀下漏雨又透风如风蚀残年的老者在山中静静等待着必然地涅槃亦或重生。

        幸运的是这个与残垣断壁相伴的透风漏雨地砖瓦房在静静地等待中迎来了一次重生的机会。

        2014年10月24日,上来下果法师在这里住下来了。到今天,六七年时间里,这里有了雄伟的大雄宝殿,有了宽敞明亮的客堂,井然有序地斋堂和宽大的厨房。重要的是从那以后每天都有悦耳的焚贝唱念声迎来日复一日的清晨的第一缕曰光。晚上有禅堂的绕佛念佛声随着夜色渐深传送一份万福吉祥沁入周遭万物有灵的梦乡觉境。另外还有每周末为方圆信众开设的讲经课堂。

      建寺的缘起与来果法师住山的故事在信众间流传开去,或许哪天有缘遇见我也可以说给你。

        我是被寺庙周围的几棵柿子树吸引来的。柿子向来是绘画中讨喜的题材。因此机缘我还偶遇过山前山后有白鹇大鸟出没的身影,在抖音短视频中我刷到过拍摄者称之为珍希奇禽之白凤凰。寺中除了柿子树还有香蕉、百香果。除了八九月的丹桂飘香还有一年四季的百草芬芳。

        如果你来到莲峰寺,一定不要忘记再上寺的后山走一走,看一看。沿着扶手的护栏石阶上山,移步换景可俯瞰莲峰寺全貌,亦可远眺峰峦尽头白马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

        登山的乐趣是多一米高度心中就多一域宽广。与远离人群的山不同,这里的山就在人群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可供劳作的茶园,也有茶余饭后休闲摆弄的菜园。有山珍竹笋也有可入药的异草。上得山来,有可供休息的凉亭桌椅,有清冽的山泉和水中的睡莲。在此留步折回或稍做休息后你再愿意往高处一探,又是另一翻景致。即便是人工的痕迹也都退进了历史的尘埃中。在山的高处,觅得另一番心灵的感悟想必是人人不同的。


        下得山来。再看远处层峦叠障中依稀可辩的山乡饮烟袅袅,那某一处曾经的故乡早已是你很少回去的山乡。远住的山乡和你脚下所立的这一方净土在凝眸之间有了连接,远方和近处一下子涌进心灵,或许这时候最合适想起那一句话:心安之处是故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