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蓮峯寺

        今年夏天因爲一個朋友的引薦我來到甘棠蓮峯寺。後來常常在週末的時間特意造訪此寺。由此甚深緣份,早想用視頻和文字對蓮峯寺做一個最樸實的紀錄。樸實是因爲拍視頻和寫文章的功夫都趕不上專業的人。這個紀錄只是隨着腳步和鏡頭所到之處。記下片段個人的時光與你分享。

        104國道線閩東福安市甘棠鎮路段,穿過世界五百強正威企業的大門囗。正威大門正對面右側有一條延着山坡彎延而上的水泥路。平坦而陡峭的水泥路開車直達蓮峯寺後門。平坦是指水泥灌注的路面平坦,陡峭是指新手駕車不敢開上去的坡度。這條水泥路起步幾十米的右側建有一座仙宮,站在104國道上看過去也就近在眼前。走過仙宮幾十米右側山腳下立着一塊摘錄佛經名句的木牌,木牌處前行十幾步右側有一條拾級而上的山路,這條路是通往蓮峯寺的捷徑。步行上山三分鐘可到達蓮峯寺正門。或許開車上山兩分鐘就可到達目的地但卻錯過了三分鐘步行上山收穫滿滿的穿越時空的心理體驗感。

        不知道經歷多少代人踩踏過的人工石階逐級而上緩緩折向林木蔥籠的高處,聽不急不驚此起彼伏的鳥叫蟲鳴聲,看眼前翠綠的芭蕉掛果以扇形展開,沒等你多想石階已轉了個方向,到山腰路段,向上擡眼看,透過參差林木依稀可見巍峨的殿堂一角。向下看是山谷,雖然是淺淺的山谷卻不乏一抹幽靜之意態。再看眼前雜木多姿,有斜着長的,樹蔭如蓋可敝護行人,有橫着長的,樹幹伸向山谷如一座小橋要度你到近在眼前的對岸。相比之下,筆直向上的樹自然顯得端嚴肅然了。當你還想再看點什麼,腳下的路又轉了方向,寺廟就近在眼前了,幾個高低錯落地山石臥立在路旁如迎接遠客的山僧,在一擺手間領你踏上一條長形木板再上幾級臺階就到寺裏了。

        蓮花山素來爲修行之地。據說在宋朝宋徽宗年間的1130年。此山建有西蓮花庵。明初被廢。又相傳古道禪師曾於蓮花山山頂修行。山有猛虎,師能伏之。故人又稱虎道禪師。後來人們爲方便來往香客,又在蓮花山右側半山腰上建寺。此爲今蓮峯寺舊址。在歲月的沉浮中,蓮峯寺舊址只剩下五六十年前建的兩層磚房,在歲月風霜地侵蝕下漏雨又透風如風蝕殘年的老者在山中靜靜等待着必然地涅槃亦或重生。

        幸運的是這個與殘垣斷壁相伴的透風漏雨地磚瓦房在靜靜地等待中迎來了一次重生的機會。

        2014年10月24日,上來下果法師在這裏住下來了。到今天,六七年時間裏,這裏有了雄偉的大雄寶殿,有了寬敞明亮的客堂,井然有序地齋堂和寬大的廚房。重要的是從那以後每天都有悅耳的焚貝唱唸聲迎來日復一日的清晨的第一縷曰光。晚上有禪堂的繞佛唸佛聲隨着夜色漸深傳送一份萬福吉祥沁入周遭萬物有靈的夢鄉覺境。另外還有每週末爲方圓信衆開設的講經課堂。

      建寺的緣起與來果法師住山的故事在信衆間流傳開去,或許哪天有緣遇見我也可以說給你。

        我是被寺廟周圍的幾棵柿子樹吸引來的。柿子向來是繪畫中討喜的題材。因此機緣我還偶遇過山前山後有白鷳大鳥出沒的身影,在抖音短視頻中我刷到過拍攝者稱之爲珍希奇禽之白鳳凰。寺中除了柿子樹還有香蕉、百香果。除了八九月的丹桂飄香還有一年四季的百草芬芳。

        如果你來到蓮峯寺,一定不要忘記再上寺的後山走一走,看一看。沿着扶手的護欄石階上山,移步換景可俯瞰蓮峯寺全貌,亦可遠眺峯巒盡頭白馬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

        登山的樂趣是多一米高度心中就多一域寬廣。與遠離人羣的山不同,這裏的山就在人羣中,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可供勞作的茶園,也有茶餘飯後休閒擺弄的菜園。有山珍竹筍也有可入藥的異草。上得山來,有可供休息的涼亭桌椅,有清冽的山泉和水中的睡蓮。在此留步折回或稍做休息後你再願意往高處一探,又是另一翻景緻。即便是人工的痕跡也都退進了歷史的塵埃中。在山的高處,覓得另一番心靈的感悟想必是人人不同的。


        下得山來。再看遠處層巒疊障中依稀可辯的山鄉飲煙嫋嫋,那某一處曾經的故鄉早已是你很少回去的山鄉。遠住的山鄉和你腳下所立的這一方淨土在凝眸之間有了連接,遠方和近處一下子湧進心靈,或許這時候最合適想起那一句話:心安之處是故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