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枞菌的老人

乌枞菌于湘西人来讲,是名副其实的“山珍”。乌枞菌生长几季,但秋冬交替时节长得最多,味道也最为鲜美。

说乌枞菌于这个时节长得最多,也只是相对而言。若是像竹笋那样满山遍地,乌枞菌在县城里就不可能卖到六、七十元一斤。

上周末,我与前任驻村第一支书、办公室三位人员,到社区办理我和第一支书交接工作以及我住宿生活准备相关事情,因而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赶。过桥不远处,见到一位老人提着一篮子枞菌。“买点枞菌回去!”我忘了是哪位同事先发话。不过有人发话,就有人响应,毕竟乌枞菌很有吸引力 。

“好多钱一斤?”我还是忘了是哪位同事先问的价格 。“四十元一斤……称过的……连皮六斤多一点。”老人一句话说成了几句话。其他同事说了什么我还是忘了,只记得前任第一支书发话了话,全部给买下。

买卖的事我插不上嘴,一不会砍价,二不识称(木称),如果没有手机,还不会算账。还好,插不上嘴我不插嘴,就在旁边看。

老人约莫六十岁,身材虽单瘦,动作很利索。她把称坨放到适当位置,撑杆略向上翘。办公室一张姓年轻女同事靠前,仔细地看了看称。说实话样子是很认真,我却怀疑她也不识称,只是在“装模作样”。

其实我们识不识称没关系,只要老人识称就够了。像农村这样的老人——不像城市里做生意的菜贩子,她们可能连骗称的意识都不会有,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淳朴得不能再淳朴的人。老人的枞菌表里如一、上下一致——倒进同事纸箱里的枞菌除了匀整外,没有一块是烂掉的。

还没有完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又有一位中年妇女提着半篮子枞菌走了过来,请求把她的枞菌也买下。还是前任支书表态,按同样的价格买了下来。只是纸箱已经装满,便问老人分几个一次性食品袋。老人二话没说,抓了一大把食品袋给他。我在旁边看着都心疼,好像那些食品袋不是花钱买的,要是在县城菜市场,顶多分一两个。

同行五人,有人空手,有人捧物,就是没有人提醒“莫掉东西”!走进一个卖电器的商店时,还是一位年轻杨姓同事发现,有一袋子枞菌忘记拿了。谁发现,谁负责,年轻同事马上准备回去拿。刚走出店门口,那位老人提着一袋子枞菌来了。她把枞菌放进店里,说了一句我还没来得及听清楚的话后就走了。

生活中有些人,尤其是所谓的那些看不起乡下人的“城里人”,口口声声说“道德”、“素质”、“诚信”。

卖枞菌的老人,也许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素质”,什么是“诚信”,往往就是像这样不知道却又能做得到的,才是最高境界有“道德”、“素质”、“诚信”的人。她们的“道德”、“素质”、“诚信”不是来自教育、服饰、言语,而是来自骨子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