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上所施下所效,養子使作善

喫完大寶做的蔓越莓麪包,把那杯苦咖啡剩下的最後一口倒進肚子裏,伸了伸懶腰,感覺有些涼,原來陽光已經轉了過去。

穿上外套,便聽見有人跟我打招呼。擡頭髮現是小R剛剛落座,便換了一張桌坐過去,我問他:

最近如何?

他長嘆一聲:

唉,前兩天,法院第一次開庭。

我一懵:

啥?

他點起一隻煙,悠悠地聊起來:

我們那機構不是倒閉了麼?我們員工要討薪,家長想要回學費,還有銀行貸款、房租水電都欠着呢……

就這麼瞎聊着,他談起他的理想和困惑。他說,經歷這麼多波折,他依然還是懷揣着做教育的夢想。你說,你知道我給學生上課時那狀態嗎?他說,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嗎?我反問他,你覺得呢?

小R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放下了他剛剛閒聊時一直沒離手的遊戲,轉過頭來對我正色說:

,上所施,下所效也

,養子使作善也

我搜了一下,原來這是許慎在《說文解字》裏的說法。心裏不禁暗暗豎起大拇指,「上施下效」講的是方法和原則;「養子使作善」講的是教育的對象以及目的。我便問他:

什麼是善呢?

他說:

好問題!

卻嘆了口氣,又抽起煙來……


只因爲格局寬廣與否,眼光長遠與否,這一個「善」字,就有許多不同的定義。所以,也衍生出許許多多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以,對於社會,對於家長,對於孩子自己而言,教育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東西。

我倒是覺得,論語裏孔老夫子提出的教育或者說學習的次第,頗值得參考,子曾經曰過: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怎麼才能「孝」呢?在子思先生在《中庸》裏進一步闡明瞭原則與方法:

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終究還是回到了什麼是「善」這個問題。我依然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有「善」的標準。所謂「教育」問題,永遠繞不開的還是怎麼「自我教育」的問題。

想必,心中依然有理想的小R,目前的困惑對他來說,也終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