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型領導力的形成聽後感

今天這節課是吳翠老師的教練型領導力。雖然現在“教練”“領導”這些詞離我都很遠,但是今天的課確實爲我自身的提升提供了好的參考和建議。接下來就說說對我啓發很大的點——“721”法則。

“721法則”意味着個人的能力提升70%歸功於實踐,20%是導師的指導,10%是培訓。在這個法則中,我看到了主觀和客觀同時發揮着重要作用。結合今天的主題,我挖掘了教練型領導力在這三部分中的體現。

在70%的部分,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領導變革項目等充滿風險的經歷帶來的挑戰性經驗和挫折經驗會對人的成長起巨大的推進作用。所以作爲個人要勇於承擔責任,踏進新領域,風險和機會並存。

員工在工作中需要冒險,作爲領導又何嘗不呢?國際教練會對教練的定義是通過提供支持來增強顧客已有的技能、資源、創造力。對於領導,將任務派給新人,下放權力就是一種支持。這是一件大膽的事。不管新人有多麼優秀,個人的性格、狀態、心理素質仍會讓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爲發展對象創造各類挑戰性經歷是組織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走鋼索”階段,不管多難也要硬着頭皮走下去。這種時候領導應該做的不是祈禱,而是統籌全局,最大限度地做好防禦措施和失敗後的b方案。

在第二部分,外部人際關係的作用相對會比較明顯,個人主觀作用更強。學習的對象不僅限於上級領導,還可以是家人、朋友。對於領導力的培養,頻繁的自我反省,擅長髮現、學習別人身上的閃光點是非常好的推動力。

雖然最後一部分培訓佔的百分比最小,但是其重要性仍然不能小覷。理論是前人實踐的總結,是寶貴的間接經驗。習得理論能爲自主實踐提供方向和指導,促進實踐的開展。重視培訓學習才能更好地使首尾相接,實現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

在今天之前,我從未把領導力和管理能力分開,即使現在知道了兩者存在不同也很難描述。簡單來說,管理能力更傾向於管組織、管事,而領導力更偏向於管人。管理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管理能力培養的共性較強,可以形成一門學科,而領導力的形成帶有人際交往能力、性格特點等主觀色彩,通過描述願景,講理念、講價值觀來聚攏人心,從而使人們自發地認同、接納、支持、執行企業的決定——領導力,更像是一門藝術。

結合老師講的心智模式,我認識到了培養強大的信念力是成功的堅實基礎:從老師講的三種思維模式我感悟到了開闊格局、分類討論的重要性,相信這對我冷靜地解決問題有一定幫助;通過老師講的行爲模式,我看到了一個循序漸漸的過程——知道、做到、持續做到、提升,成功如細水長流,是急不得的。

今天課程的內容雖然比較好理解,但是背後蘊藏的巨大知識海洋是需要我私下堅持探索與追求的。領導力說來縹緲空虛,實際上近在眼前。我現在是黨支部的一名支委,我不僅可以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中感受聚攏人心的祕訣,還可以在工作規劃中應用今天的知識:多方面多角度、拿到任務不急躁,分解目標,讓目標成爲“過程”,讓自己去到沒有去過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