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變遷史

我是水利局的一名退休幹部,退休後加入了老幹隊伍,幾年來雖身居家中,因爲我熱愛學習,所以每天堅持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答題關注國家大事。今年是建黨一百年,我以學習黨史,革命史,改革史、社會史爲主題,緊跟黨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弘揚主旋律,努力與時俱進,砥礪前行。


“喫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我們在小學課夲裏就已學過,前幾天我在“學習強國”上又看到了這篇文章,作爲水利人感覺意義更爲深刻,蘊意更爲深遠。


水利職場多年,我對水有着一種特殊的情感,隨着共和國的成長髮展,我對水的變遷也有了特殊的感悟。


小時候一根扁擔兩隻桶,家家一口大水缸,搓衣板洗衣盆,這些都是生活的硬件家當,一天三次的集中供水,巷子裏會有兩條水滴線延伸進各院各戶,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夏天時大姑娘、小媳婦、嬸子、大媽在河灘裏洗衣曬被單的情景,尤如五彩繽紛的世界,這樣的記憶一直貫穿在我童年少年時代,感覺既美好又苦澀。


上中學時由於姐姐哥哥們的外出,家裏擔水的任務自然就落到我的肩上,一天一次的擔水任務着實讓我感受到了擔水的不易。


自古山裏三大愁,米似金豆水似油,娶𠆤媳婦白了頭。這首打油詩道出了農村人生活的不易,喫水就更爲不易。


長大後我就職於水利部門,對人們的擔水艱辛,尤其是農村人的喫水難問題正經是瞭解了個透徹, 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山溝溝泉水一點點流,提起個擔水心裏就發愁,山坡路上那個喫水難啊,祖祖輩輩熬不到頭”。一個壯勞力,每天擔水就得佔用好多時間,嚴重束縛着農村人的勞動力和生產力,再加上農村山高坡陡溝壑縱橫,飲用水難的問題,一直是羣衆擺脫貧困的絆腳石,這讓我對農村缺水的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憂傷。


這些年藉着改革的春風,國家的富民政策,中央一號文件幾次聚焦三農、聚焦水利,就是想解決農村的缺水問題,爲此水利部門一直對農村的缺水問題加大力度着重解決,什麼村能提水、什麼村能引水、什麼村能蓄水都進行了技術勘測和因地制宜,什麼溝有水,什麼渠水可利用,什麼人家可蓄水都做了全面規劃和投資,並且逐年得以實施和解決,並改變了以往粗放式的灌溉方式,釆用管灌、噴灌、滴灌等自流引水方式,也節約了不少能源。如今農村人也用上了自來水,龍頭一開水就自來,如同幸福的泉水,流進了田地裏,流進了水缸裏,流進了農民們的心田裏。


我是水利人,親身見證過老農擔水的艱難,親身體驗過農村水源缺乏的憂患,也投身解決過農民喫水難的問題,天旱時農村人企盼雨水澆灌的那種心情就象企盼過上好日子一樣急切。


祖國在成長在發展在進步,喫水的事也在改變,從兩隻桶擔水喫到自來水流淌的喫,從桶裝水到瓶裝水,從礦泉水到純淨水,從盆洗衣到機洗衣,從大澡堂洗澡到家戶裏淋浴房沖澡,一次又一次的變遷,都見證着祖國的成長和進步,繁榮和發展,祖國真偉大,我讚美我的祖國。正是:


水的價值彌足珍,

喫水用水情在胸。

少年挑水兩肩腫,

不捨水滴地上滾。

一水多用貴如油,

缺水之苦鬼見愁,

政府立項排水難,

天大困難視等閒。

蓄水引水項目多,

民用工用皆有方。

喜看中陽今朝天,

五彩璀燦喜空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