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文明》從城市發展瞭解文明發展狀況

三位巨人築起的世界都城-北京,安祿山、忽必烈、永樂帝譜寫了它波瀾壯闊的歷史。-《帝國與文明》

說起北京,中國的首都,三歲孩童都知道,可是它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呢?北京的稱謂有二十多種:燕都、幽州、南京、大都、北平、北京……作爲成年人,我感到很羞愧,很多的名稱都沒有聽過,對北京的歷史瞭解得太少了。

我們常說“因爲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爲兒子在北京讀書,於是,我對北京有了一絲格外的關注,關注它的新聞,關注它的天氣情況,關注所有和北京相關的,當然也包括它的歷史。

從《帝國與文明》一書中,我瞭解到了北京的歷史,夏朝時期,北京在中原之外的北境,所以叫做“幽州”。

唐朝以前,歷代王朝建都都集中在黃河中游流域,如仙、長安、洛陽等地,運河開鑿後,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佔據京杭運河的有利條件,這時,北京的地爲一躍千里,顯示出其重要性。

唐玄宗登基後,天下富足,朝野太平,誰知在遭遇安史之亂的摧殘後,國勢一蹶不振。

唐朝滅亡後,北京成了契丹實現佔領中原霸業的門戶,北京的戰略地位得以進一步提高。

趙匡胤登基後,改國號爲宋,此時的契丹想要收復中原, 宋朝渾然不懼,與契丹對陣,“澶淵之盟”後,金佔據了北方,改北京爲中都大興府,並在此建都。

金國被蒙古帝國取代後,忽必烈新建了一座新的都城,起名“大都”。中國曆代的國都,都是在建都的時候就已經初步具有城市的規模,像大都這樣爲建都二“建”的都城,那可是歷史上的獨一份。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北京有了鐘樓和鼓樓,有了四合院和衚衕,到現在,北京的老城區四合院和衚衕依然保存着當時的風貌。

忽必烈建立大都之後,開鑿了北京到天津段的京杭運河,大都人口增加,地位更加無可替代。

明朝建立後,將北京改名爲北平府。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把北平府改名爲北京,並且建立了紫禁城。清朝滅了明朝後,依然把國都建在北京。

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建都南京,北京再次更名北平。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首都又一次回到北京。

北京的發展歷史離不開安祿山、忽必烈、永樂帝這三個重要人物,從忽必烈建都後,沒有一座城市能夠真正動搖北京的國都地位,即使朝代更迭,北京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價值永遠不會改變。

《帝國與文明》可以帶領讀者讀懂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全球帝國史。從伊斯坦布爾到羅馬,通俗易懂地講述了伊斯坦布爾、德里、開羅、紐約、倫敦等城市的歷史,中間還穿插了美食、建築與奇聞軼事,讀起來妙趣橫生。

《帝國與文明》的作者出口治明,已經出版的作品有數十部,如:《十個人的世界史》《人類5000年曆史Ⅰ》《世界歷史講座Ⅰ》《世界歷史講座Ⅱ》等。

瞭解城市的歷史,可以發現文明的演變痕跡,“每一座城,都是一部世界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