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知道爲什麼嗎?

《堅守德育三年不放鬆》

老師講假期學習《社學教條》,今又讀宣化上人的《教育救國》,一方面看到老師持續不斷的學習,爲教育事業不斷精進,我也趕緊又去把《社學教條》讀了一遍。兩篇文章都提到八德,教育的根本,古人的用意,德爲根基。

三年修德,一生無憂。這三年定在哪個年齡段合適呢?帶少年君子班兩個月,我感覺小學一至三年級較合適,幼兒園的孩子還小,帶着讀經,使作善就可以,到了小學,算是孩子走向社會的開始,這三年非常關鍵,育德也是關鍵時期。

老師說,啓蒙教育,德育爲主,知識爲輔。現在的老師很多是時間不夠用,下課鈴響了,不下課,延長時間,甚至佔用孩子的活動時間和自習時間,不給孩子自由閱讀和活動的時間,一直想着就是多灌點,結果就是孩子不喜歡學習,不喜歡學校。《社學教條》寫的很形象,“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把學生教成這樣,還怎麼成才?<教約>中明示“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複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類,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於邪僻。”關於文化課的學習,也有明示“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綢繹反覆,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禮浹洽,聰明日開矣。”

陽明先生500年前寫的如此明確,然而,我們現在的老師,知道者幾人?做到者幾人?“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道理能明白的有幾人啊?

真希望我們的《“教師的幸福”師道人生》課程能進入到每一所學校,屆時老師當的開心,學生學的開心,家長也不再焦慮,何樂而不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