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之事”有多少,要看你的“意”是什麼

總有人對我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無論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什麼樣的不順心之事,總會有人對我重複這句話。

但是,每當我問“這個‘十有八九’是怎麼算出來的、按照什麼標準統計出來的”,卻沒有一個人回答這個問題。有的人甚至還會說我問這個問題是“過於較真”。

也就是說,這些人想法是:誰都必須無條件地認同這句話,不能反對,甚至不能質疑。誰要是敢質疑,甚至敢反對這句話,就是“幼稚”,甚至是“偏激”或者“腦子有問題”。

而且,這句話的延伸含義是:那麼多事都是‘不如意’的,所以,任何不如意的事都是理所當然的,都是必須被接受、不能被質疑,更不能反抗的。

在這一方面,一概而論的害人之處不僅僅是讓人變得愚蠢,還會讓人變得懦弱、唯唯諾諾、逆來順受。當然,這幾樣性質往往和愚蠢是共生關係。


不同的人心中的意願,是不同的。

這裏的“不同的人”,不僅僅指年齡、性別、能力、財產、身份、社會地位上的不同,也能夠指生活環境、甚至是所處的時代的不同。

即便是單獨把一個只作爲單獨個體的人拿出來,這個人身上的每一項特質、每一個標籤都有可能構成和其他人不同的因素,無論是年齡、性別、出生地,還是職業、技能和受教育程度。任何一項特質,都有可能成爲每一個人擁有和其他人不同的意願的決定性因素。

如果按照年齡來劃分,大部分尚未長大的孩子的首要意願就是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玩耍,大部分成年人的首要意願就是能夠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報酬,大部分老人的首要意願則是能夠儘可能地保持健康、不生大病。

如果按照職業來劃分,農民的意願就是種出更多的農作物,工人的意願就是生產出更多的工業品,銷售人員的意願就是賣出更多的產品,運動員的意願就是在賽場上獲得更好的名次、更多的榮譽。即便他們的直接目的都是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報酬,他們實現目的的具體行爲也是不同的。

如果按照愛好來劃分,喜歡養寵物的人的意願就是能夠養寵物,喜歡繪畫的人的意願就是能夠作畫,喜歡寫作的人的意願就是能夠寫作。

如此連續往下細分,能夠分出的意願的種類將是難以計數的。其中可能包含諸多相似或者能夠相輔相成的意願,但也有可能包含很多完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意願。

熱愛和平的人的意願與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的意願,必然是矛盾的。熱愛乾淨的人和生性邋遢的人的意願,也很有可能是矛盾的。

只要有無法相容、無法調和的人不得不共處於同一個環境之中,就必然有一部分人的意願是無法被滿足的。這個“一部分人”可能是相對少數的人,也可能是相對多數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中,相對多數的人或者相對少數的人都有掌握更強的力量,甚至是決定與自己不同的人的命運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在一個環境之中,“不如意之人”的數量可能是十之八九,也可能是十之二三。但是,無論如何,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之下,“不如意之人”的比重絕不會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數值。因爲,每個人都有可能同時處於不同的環境之中,也會在不同的環境當中處於不同的地位。一個人完全有可能在工作環境中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在自己的家庭中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因此,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如意”還是“不如意”的直接感受同樣不可能是一樣多的,更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在現實生活之中,每一種意願能否順利地實現、成功實現的概率有多高,都需要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來做具體分析。

對於生活在亂世,甚至是大災難之中的人而言,生存下去都有可能是一件有難度的事,相對更高的需求則幾乎全都是奢望。這些不幸的人的很多意願確實很可能是幾乎不可能被滿足的,哪怕他們的意願只是能夠生存下去、不要朝不保夕、不要忍飢挨餓。

對於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人而言,生存成本就會相對降低很多,最起碼能夠擁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在這種情況之下,一部分人就會有更高的意願,比如追求更高的物質或者精神層面的享受。這種更高層次的意願,在生存成本較高的亂世中,是幾乎連誕生都很難,更難以被實現的。

而且,實現意願,是需要能力的。實現不同的意願,需要的能力的大小和種類也不同。

對於擁有更多財富的人而言,實現和財富有較強關聯性的意願的概率就更大一些;對於擁有更多學識的人而言,實現和學識有較強關聯性的意願的概率就更大一些。甚至一個人如果只是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這個人實現和人際關係有較強關聯性的意願的概率也會更大一些。由於沒有能力實現意願而導致的“不如意”,只有在少數特殊情況之下才是值得哀嘆的。因爲,以很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和方法之不妥當,遠遠沒有達到必須要拼所謂的“天賦”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既然人的意願是多種多樣的,就必然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更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即使“公理”和“正義”可能會在不同的環境之下有不同的具體解釋。

在正常的環境之下,合理的、正義的意願,應當被滿足;不合理的、非正義的意願,不應當被滿足。如果某些人的意願是異想天開、胡思亂想,那自然不可能被滿足;如果某些人的意願是單方面無休無止地索取,甚至是傷天害理、違法犯罪,那更不應該被滿足,還應該被制止,甚至需要被懲罰。在這種情況下,某一部分人的“不如意”,反而會是好事。並非所有的“不如意”都是應當被哀嘆的壞事。


在我很小的時候,在我剛剛聽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這句話的時候,我就曾經想過:如果這個世界上幾乎全都是不如意的事、幾乎全都是痛苦、幾乎全都是悲傷,那麼,我爲什麼還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呢?

後來,我自己逐漸明白:很多人是沒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的能力的,只會接收和重複其他人口中傳來的沒營養的話,無論那些話到底是否經得起推敲。

無論是在肉體上,還是在精神上,懶惰的人確實只會越來越不如意。


2021.11.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