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四)

  我在这个地方住了好一段时间,但是我却感觉没有住多久,后来有一天我收到了哥哥的来信,说要过来看我。
  哥哥来的那天,我沿路问了村里的同乡们,车站在哪里,然后根据他们所描述的方向一路走过去。穿过热闹的集市,前面展出了一条路,接着特别陡,然后我直接看到路的尽头,竟然是通向一座有些巍峨的山上,山看着很高大,山上长满各种品种的树,也不知道现在到什么季节了,满山披着葱郁的外衣,显得格外生机。我擡头望了望天空,湛蓝湛蓝的,偶尔点缀些洁白的云彩,煞是好看。他们说,车站就在山顶。
  这村通向山顶的路,很少有车辆通行,似乎也没有专用此道的车辆吧,听大家说多年来都是步行上下山。虽然如此,但是这去往车站的路却很宽敞,大概可以勉强让两辆小轿车交错通过。路面偶尔铺些沙子,但更多的地方是硬实的土坯。不过这地方很少下大雨,基本以晴天为主,偶尔刮些小风,下点小雨,但也不影响村里通往山顶的路。
  我高兴的从村里沿着通往车站的路走过去,山间景色岁葱郁,有很多树,但道路的两旁却几乎没有什么树,倒是草长得格外生机,但也不显杂乱,有些类似草坪,但却也不竟然,因为它们长的比一般草坪高,偶尔也会有一两草枝长得高一些,超出周围身节的部分,看向末端,竟是几朵美丽的小花,似乎在告诉途径的路人:我不是草,我是花啊。我想这沿途通往车站的道路两旁大概是有村里的人在常年维护修整吧,毕竟是这个村庄通往车站的唯一通道,也是极为重要的。
  走了大概十来分钟吧, 终于到达了山顶,也就是我要去的目的地:车站。我只记得我在这个村里生活了相当的一段时间,但具体多久,我却总也想不起来。这次,也是我第一次出村,第一次去车站。以我在村里生活的这段时间的经验来看,这隔村的经济其实并不算发达,有些类似我曾经在电视中看过的贫困地区,但村里的集市又比所谓的贫困地区要活跃些,所以整体来看,这个地方应该还勉强不算贫困地区,毕竟在村里我从未听大家说哪家需要国家经济扶持的,大家的日子,劳作耕种,刚好是仅够了生活,但又稍微有些余钱赶集的样子。但即使如此,在我看来,这里也可毫无疑问的称得算是一个贫困地区了。既是如此,贫困地区的车站,大抵也不会有什么值得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无非是杂闹的一个院子,然后里面杂七乱八的停着各种牌子和型号的班车吧,我这样想着。
  随着偶尔弯曲的道路前进,一块比较宽整的平地映入我眼帘,平地也是硬土坯材质,偶尔有些地方会长几棵小草。这块平地我就暂称是广场吧。与道路到广场的对面边,耸立着一个高大的建筑,门前八根立柱,树立在门口两边,建筑顶部盖有浅色琉璃瓦,从前面望呈人字形,整个建筑采用水泥和大理石结构建成,建筑以浅灰色系为主,给人一种低调威严的感觉。建筑大门的上面挂有一个电子屏幕板,上面亮着"xxxx地铁站"几个字,字体呈红色,搭配建筑整体偏暗的色系,能很好的告诉途径的旅客这是一个地铁站。我看着这个威严的建筑,心中满是诧异与惊奇,没想到这么穷的地方还有地铁,而且是以这么美丽的建筑作为地铁站。我快步走进建筑大门,里面设施比较简洁,一个还算宽敞的大厅,厅那边建着一排闸机,角落里有一个服务站,里面坐着一个工作人员在忙碌着。由于厅是还算宽敞,但也不是很大,所以没有见到我以前乘坐的地铁站里经常出现的等车座椅。我在厅里站了一会,偶尔会有几个人拎着些许东西进站,偶尔也会有一小波人从车站出来。车站会每隔十分钟左右有一列地铁停靠,然后停歇几分钟,又缓缓启动,加速离开。地铁途径时声音很小,发出的声音有些类似电车或者磁悬浮。
  稍微等了几班后,哥哥到了,然后我上前寒暄了几句,便和他一起准备往村子走。我正要带他往来时的那个路口去,结果哥哥说跟他走,然后带着我走向广场的另一边,由于这个广场是在山顶开发的一块平地,周围也未建栏杆等防护栏,从广场边上往下看,斜坡有些陡峭,山间也长有很多树,有些类似松树,但我不确定,毕竟我对树的品种不是很熟悉。我看了看下面,说这里这么陡又没有路,还错综复杂的长着那么多树,怎么走啊。哥哥说,可以的,就走这边,主要是比较快。说着他已经开始下去了,然后走到没几米的地方,山间的土开始松都下滑了,有些类似小型雪崩,我有些害怕,没想到山这面的土会这么不结实,我想山上嘛应该多是比较硬实的石头材质才对,即使没有石头的地方,土也应该是比较结实的,怎么会松软到如此地步,一脚踩下去就踏了呢。我看着他的身影,喊着让他上来,我们从山路走,他也不听,只是走一步滑几米,如此循环的却也很快就到山底下了,然后喊我咋还不下去,我也不再犹豫了,谨慎的踏出几步,身体依附着地面往下走,但即使如此,由于山间土太松软,无法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倒也是走几步就滑几米远,待到走至山腰的时候,此处土质竟更加的经不起踩踏,即使格外小心,我还是脚底落空,随着一大波坡面崩塌,径直滚到山底,我狼狈的从土堆中爬起来,哥哥问我受伤没,我说没受伤,但为了掩饰尴尬,我还是微笑着说道坡的这面土质也太差了吧。然后我们从一堆松软的土中走出来,看到山脚稍上些的地方,屹立着一面石质建筑,有些类似门框,门柱粗壮,周围散落有大块破碎水泥块,建筑底部,已经埋进松软的土里了,伴随着周围土堆中偶尔露出的残垣,这扇门威严中又有些破败感。哥哥说这可能是以前的车站,周边这么多的土,大概是山这面经常土质滑坡吧。
  接着,我们便向村口走去,站在村外看向整个村庄,房子多数是用石头和泥巴砌成的,有少些是用石头和水泥砌成的,有的甚至只用大大小小的石头砌成,没带一点泥巴和水泥。整个村庄的建筑都是用石头做墙面,没有水泥敷面,但即使如此,也是做得格外平整干净,屋顶盖的挖都是那种黑方瓦片,沿门正面延申出的木质瓦脊,会上些白石灰,大概是为了让房子整体看来好看些吧。整个村里,几乎是看不见水泥建筑的。沿村口往里去,有一条比较宽敞的主干道,道路两旁有很多小商小贩,摆卖着各种商品,道路两旁是一排排整齐的商铺,每家里面也摆卖着各式商品。这条主干道,也是整个村子大家赶集的地方,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也集结了不少来往的顾客。街上也热闹非凡,相比村里各户之间宁静的小道,这里则整日充满活跃的气氛。
  这条热闹的道路,大家也称之为商业街,但和我所见的各种景区附近的商业街不同。街上和商铺摆卖的商品,样式很多,但多为农产品或半成品,没有那种经过工厂加工过的脱离乡间气息的商品。也没有很多绚丽的色彩,见过色彩最多的物品,多是制衣商铺,卖些布匹,成衣,鞋子和丝巾等。花样把式格外新颖的则是小孩子玩的玩具,但这些大抵不会在商铺卖,而是在道路两旁的临时摊位上。
  即便行走在这个村落最为繁华的地段,在我看来这里也不是多么繁华的地方,而对于第一次到来的哥哥,这里便更显得格外的贫穷了。他边走着边打量街道两旁的景物,然后问我这么长时间就生活在这个地方,言语中带着些许的不满意。"是啊,我觉得这里挺好。"我平静的答道。然后他又问我为啥这么长时间不给家里打电话,害的家里人担心。我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才发现在这个村子中,大家都不用手机和电话的,村落的一角处,倒是有一个邮政局,整个村里人对外唯一的通讯方式,便是写信。我回复哥哥说这里没有手机。于是哥哥又问我那你可以在微信或者qq上发个信息也行啊,我回想着沿路偶尔出现的以及村落中偶尔穿插的几根电线杆,都是用来输送电力的,网络这里更是没有。便回复了他这里根本没有网络。
  一路边走边说着,便很快到了我住的地方,房子外面看来依然是采用的石块砌成结构,屋顶盖的也是每家每户那种常见的黑方块瓦,这种瓦片只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建房子才用。屋内瓦脊一律采用木质材料,但房子朝外的窗户却意外的用竹子建成。以我生活的这段时间来看,这地方很少能见到竹子,最多的材料应该是木头,因为村外的那座大山上,可是长着很多的树。竹子该是通过村外的那座地铁站,长途运输到这座偏远的村庄的吧。整个屋子建造简洁,通透敞亮,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点缀,住着也格外的舒服。
  哥哥问我这里没有网络,那我怎么工作啊,没钱怎么生活?这个突然的问题,我竟一时想不出答案,我只记得我在这里生活了好久,也是有饭吃的,倒不至于饿肚子。但是却记不清自己在这里生活的这段时间都干了些啥,又是怎么谋生的。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工作了几年的繁华都市来到这个偏远的村庄的。我看了看窗外外出劳作的人,想着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种田种地养活自己啊,但转念一想自己在这个地方似乎没有自己的田地,就连我现在住的地方,大抵都是花钱租的。即使我在这里有了自己的田地,也该是养不活自己的,因为我虽然来自农村,但从小就在父母及哥哥的关怀下长大,根本没做过农活,对于田地的认识,大抵是在不会将年轻的麦子认作韭菜的程度,当然了,麦子啥时候播种啥时候收割也是不清楚的。这样的我,即使给我一亩三分地,也是养不成自己的。不过我应该会在商业街上找些活干,类似我在城市打工的日子,只是从事的不再是996的IT行业吧。于是我将自己"可能在商业街上班"的猜测转化成肯定的语句告诉了哥哥,为的是不让他担心,但他从我的语气中似乎看出了什么,摇了摇头,然后就没说话了。
  哥哥在这边待了一天后,便急着回去了,说是要上班。临走前说这里有什么好,让我觉得这里过得不好的话就回家,还有不要忘了隔段时间给家里写信。我答应着他,然后反思着这里有什么好呢?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华,没有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但也没有了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这是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小村庄,山顶的那个地铁站是这个错落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没有快节奏的生活,也没有城市的闹腾。没有网络,我也失去了之前的工作,因为这里根本没有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也不需要这方面的人。从我能记起的事务来判断,或许一开始我在这里的基本生存都成问题,但是我内心又莫名的喜欢这个不怎么繁华的地方,对那些既陌生又有些熟悉的乡亲们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这里的房价也不贵,工作个三两年便可买一个我现在正租着的这样的房子,不会有住房的压力。这里也不像城市里一样整天忙碌的忘记自己,不会让自己感觉像一叶浮萍一样飘忽不定,没有归宿。
  我想我会在这里驻扎下来,并在这里生活很久。基于我对这个村庄的理解,又不知如何形容这个让人心神安定的地方,竟让我想起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或许这里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来形容才够贴切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