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對胡人的偏見

        漢人一直以來以正統自居。把別的少數民族視爲蠻夷落後的部落。雖然說漢人的文明程度是比一些遊牧民族高一些,如果以此就對少數民族任意貶低也不符合實際。其實在西漢朝代以來,很多北方的少數民族就已經跟漢人有所融合。很多的胡人已經是自覺不自覺地接受漢文化。

        漢朝把匈奴打敗了,一部分跑的很遠,一部分就遷入中原。進入中原生活的那些少數民族,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公平對待,而是從事艱苦勞作或者直接被人當奴隸使用。很少的一部分少數民族的酋長之類的,纔有機會做官。長期的胡漢不平等的政策,導致了胡漢民族矛盾的加深。

        當漢族政權一旦出現問題,飄搖不定的時候,少數民族就會伺機作亂。再加上一些在漢朝爲官的有野心的少數民族的貴族的煽動,少數民族的暴亂油然而生。

        五胡亂華就是在這樣的的環境下,像野火一樣燃遍中國的北方大地。人們往往片面強調五胡亂華期間,胡人對漢人造成的巨大傷害,而忽略了漢人對胡人的巨大傷害。

        五胡亂華期間,大量的漢人死於非命。有些少數民族打仗的時候沒有軍糧,居然把漢人殺了充軍糧。聽着毛骨悚然。確實很反人類。這是他們的野蠻性的體現,是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的。但是,具有極高文明程度的漢人,也沒有閒着,他們也在做着一些野蠻之事,而且半斤八兩都挺違揹人性的。

        有個叫冉閔的漢人,他從小在羯族石勒的家中長大,並且作爲石勒的兒子石虎的養孫,過着高貴的貴族生活。當時他不叫冉閔,叫石閔。因爲他父親是石虎的乾兒子,因此他們都姓石。石勒是後趙的開國皇帝,石閔家,貴爲皇室成員,衣食無憂。後來,在參與皇子們的爭權奪利的鬥爭中,他輔佐的一方,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鑑得勝做了皇帝。而石鑑最初拉他入夥曾答應他,等自己做皇帝之後立他爲太子的,結果言而無信,最後卻立了自己的兒子。冉閔怒而造反。殺了皇帝,創建一個新國家,叫魏。這個“魏”爲了區別曹操的“魏”後來的歷史學家稱他爲“冉魏”。這個王朝曇花一現,都沒有列入五胡十六國中。還沒有來得及傳入下一代,就被鮮卑人慕容恪滅了。

        冉閔爲自己的一己私利,打着拯救漢人的旗幟,號召後趙國的漢人殺羯族人。殺一個,獎勵多少錢。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殺胡令”。三天時間,二十萬羯族人死於非命。很多是婦女兒童。這是中國人的不幸。從此,這個古老民族就消失在中國歷史上。不過後人也稱冉閔是漢人的保護者。是他拯救漢人,不然就滅絕了。不管怎麼樣,這個人充滿爭議。

五胡亂華時期,胡人漢人死了很多。真正應該爲這個悲劇負責的,不是胡人,也不是漢人,而是當時的王朝司馬家族。他們把少數民族遷入內地,沒有給與相應的平等待遇,對少數民族處處歧視和壓制,更有甚者當成奴隸。前面講過的石勒在年輕時候,就是被漢人抓住做了奴隸很多年。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出身做皇帝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