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学习政治的第三天

1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这个原理很简单,适用的情况特别地好辨识。当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读到材料中的故事有这样的一些情形:以前是对的,现在变错了;以前是错的,现在变对了。我本来是成功的,换个条件我又失败了;我本来是失败的,转换个条件我又成功了。总之对错、成败之间的转换,我们都可以用真理和谬误的原理去进行分析。

相互区别:

由于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取决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与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相互联系:

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2

历史的创造者问题

今年有很多非常重大的政治热点词汇都与这个原理有关,比如说: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多次讲话稿当中谈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所谓的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所以面对这样的设问,要来作答的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

新发展阶段

角度一:新发展阶段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

第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yi qing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发展会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第三,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部冲击只能倒逼我们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角度二:如何看待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第一,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发展阶段),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的举措】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学会抓关键词进行记忆!

第一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第二点: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第三点:人才

第四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五点:知识产权保护

第六点:三大战略

 

创新的必要性: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创新的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的举措:

第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第二,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三,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五,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

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5

开放发展的必要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6

开放发展的要求

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7

开放发展的举措

第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第二,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第三,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第五,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六,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第七,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8

2020年翻译

第一段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go through life without experiencing some kind of failure.①But, the wonderful thing about failure is that it's entirely up to us to decide how to look at it.

①但是,关于失败最有意义的事是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失败。

第二段

We can choose to see failure as "the end of the world."②Or, we can look at failure as the incredible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it often is.Every time we fail at something, we can choose to look for the lesson we're meant to learn.These lessons are very important; they’re how we grow, and how we keep from making that same mistake again. ③Failures stop us only if we let them.

②或者,我们能将失败视为常见的难以置信的学习经验。

③如果我们不去审视失败,失败将让我们止步不前。

第三段

④Failure can also teach us things about ourselves that we would never have learned otherwise.For instance, failure can help you discover how strong a person you are. Failing at something can help you discover your truest friends, or help you find unexpected motivation to succeed.

④失败也能教会我们关于我们自身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取。

9

2021年翻译

第一段

We tend to think that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are our biggest sources of connection, laughter and warmth.①While that may well be true, researchers have also recently found that interacting with strangers actually brings a boost in mood and feelings of belonging that we didn't expect.

然而那或许是正确的,研究者近来也发现与陌生人相互交往确实会带来属于自己的我们没有料到的情绪和感觉的骤增。

第二段

②In one series of studies, researchers instructed Chicago-area commuters u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strike up a conversation with someone near them.③On average, participants who followed this instruction felt better than those who had been told to stand or sit in silence.④The researchers also argued that when we shy away from casual interactions with strangers, it is often due to a misplaced anxiety that they might not want to talk to us.Much of the time, however, this belief is false. As it turns out, many people are actually perfectly willing to talk—and may even be flattered to receive your attention.

②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研究者教芝加哥地区的通勤者使用公共交通方式来与身边的人进行一个热烈的交流。

③一般而言,按照这个指令做的参与者比那些被告知安静的站着或坐着的人感觉好多了。

④研究者也声称当我们面临突如其来的与陌生人交往感到害羞时,这通常是因为一种他们可能不想和我们交流的被错置的焦虑。

10

如何推进师生持续阅读?

从阅读生态、阅读群、资源平台和专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策略探索。

1.创设多方协同的阅读生态

学生的阅读需要有适宜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来自于阅读生态的创设。区域内搭建学校、社区、社会间的桥梁,建立学段间、课内外、校内外协同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生态体系,需要三个层面的协同创设。

一是学段间协同,贯通学生阅读史。

在国家课程指导下,需要打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壁垒,形成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体系。阅读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契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幼儿园重在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图片、阅读游戏等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体验;小学重在培养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过程中的引导、撰写读后感等,渗透阅读的习惯教育;中学重在展现阅读自主性,提供阅读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另一方面需要反映出区域的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定制有亮点、独特的阅读内容。

二是课内外协同,营造校园阅读场。

在各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而课堂外的阅读是课堂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校园阅读场的创设,需要做到三个统一。首先,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统一,让学科阅读贯穿课堂内外,养成本学科的阅读习惯。其次,校园阅读硬件建设的统一,统筹安排班级图书角、校园阅读角、校园文化陈设与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方便、支持学生阅读。最后,各类校园阅读活动的统一,将校园内学生日常阅读与班级、年级、校级阅读活动有机整合,开展“读书节”“淘书节”等活动。

三是校内外协同,实现社会化阅读。

教育部门与文化、新闻出版、工会、财政等部门进行深度合作,调动阅读推广的社会力量,借助网络、媒体等平台,使校内与校外精准对接,实现阅读资源的有无互补、优势互补。利用图书馆、网络读书频道、微博等社会化阅读平台,开展“书香通州”“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活动,形成共同倡导阅读、享受阅读、分享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2.建立多主体的阅读群

学习需要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朱永新教授指出阅读要“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区域实施全学科阅读,要让学生在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三个阅读群中浸润。同学、家长、教师三方联动,共同阅读并进行口头、文字的交流。家长和教师不再只是指导者、督促者,更是阅读过程的陪伴者、分享者。

一是生生共读群,体现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

无论是班级的生生共读,还是小组的生生共读,都要体现协作,至少需要有共同的阅读计划,共同的阅读工具,以及共同的分享方式。阅读计划明确学生阅读的目标、书目、过程;阅读工具是学生阅读的“脚手架”,不动笔墨不读书;分享培养学生概括总结文本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是亲子共读群,注重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全学科阅读背景下,首先,亲子共读要去功利化,不能等同于识字、认字。单纯地追求学习知识会打扰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亲子共读中家长要“真读”。亲子共读其内涵不仅是指家长陪孩子读同一本书,更多的指家长自身的“全学科”阅读行为,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三是师生共读群,融合课程观念的教学相长。

师生共读是基于学科课程,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发展过程。全学科阅读背景下的师生共读,首先要关注阅读文本的整体性,读学科经典。学科经典是教科书的深化,师生可以从中体悟学科思想和方法。其次是师生共读要与学科教学相互浸润。以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科阅读方法为基础,将教科书阅读、试卷阅读与学科经典的整本书阅读统一起来。

3.建设结构化的资源平台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设备及网络,为全学科阅读的模式变革与资源重构明确了方向。结构化的阅读资源平台,打破了学科间、学校间、群体间的孤立,实现了不同系统间关联数据项的匹配。区域建设的结构化阅读资源平台,需要包括三个系统:个性化阅读定制系统,全区域图书管理系统,交互型阅读支持系统。

其一,个性化阅读定制系统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满足学生的全学科阅读需求。

其二,全区域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各学校、各学科图书资源的互通。

其三,交互型阅读支持系统通过人机互动,进行阅读信息查询和阅读导学。

4.提供阅读研究的专业支持

区域范围内的全学科阅读的专业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学科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支持,二是全学科阅读评价的支持。

经过实践,全学科阅读的区域推进,阅读生态创设是基础条件,阅读群建立是根本范式,资源平台建设是必经之路,专业支持是重要保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