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日阅读360天,我的三点读书感悟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同学问我,有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一下。

一般收到这类询问,我都会先问一句,对哪个领域的书感兴趣,或者说想提升自己哪方面的知识积累。

问询的多了,发现大部分同学的需求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想要提升自己认知思维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

虽然我有根据自己读过的书,以及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写了一份如下的书单。

但最近又思考了一下,书单并不能对所有人有用,而且这么长的一份书单,还是不知道从哪看起。

在将近一年的阅读中,对如何选到合适自己的书、如何用书、如何让读过的书成为自己的养分,我有一点小总结和小感悟。

今天跟想要分享一下,同时也跟喜欢阅读的朋友做一个交流,一起分享更多的阅读经验。

/////////

以前虽然自己也比较喜欢读书,但一直都比较杂乱无章,没什么系统。

看到别人推荐的书,就找来读一读,除了工作和专业相关,其他的纯粹是兴趣,没有任何目的的阅读。

今年由于写作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初步的阅读系统,这是在阅读上一个大的突破,也有了一点阅读心法。

/////////

公众号辉哥奇谭的主理人辉哥,对于书有一个分类标准,给我很大的启发,很值得我们参考。

所有的书大体上分为如下两类--

️ 一类讲【Do】

️ 一类将【Be】

什么意思呢?

所谓讲Do的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件事,如何学会一个技能。

举几个栗子来说--

我们要学习互联网运营,就会看《运营之光》。

要学习OKR,就会看《OKR工作法》。

要改善自己的睡眠,就会看《睡眠革命》。

所谓讲Be的书,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与人生。

也举几个栗子--

佛学的书《次第花开》、《正念的奇迹》等等。

个人传记类的书《人生由我》、《富兰克林自传》、《穷查理宝典》。

哲学类的书《论语别裁》、《人生只有一件事》、《爱有八种习惯》。

还有一些类似于《原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思维认知类的书,还有文学艺术类的书。

/////////

我今年格外喜欢读一些修心类的书,比如像一些心理学的书、哲学类的书以及个人传记类的书,即Be类书。

原因就在于,读这类书可以对自我的心理以及情绪有个觉察,通过读这类书更能清晰的认知到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南怀瑾老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有一句话说--

我们的一生就是学做人的一生。

所以读到这类自己比较喜欢的书,就可以多读,多看,常看常新。

比如我今年坚信的长期主义~

践行的保持正念,每天成长1%~

如何让自己心态保持平静,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

都是读这类书感悟到的。

所以,比起告诉Do一类的书,我自己认为Be类的书,更重要。

读这类书,我们能对生命、对人生以及对自我都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知道了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应该坚守那些品质,应该践行那些原则,那我们心会更稳也会更静。

如此一来,我们做事才能更坚定、更能坚守,也才能做的更好。

/////////

对于Do和Be这两个分类的书,一般选书的标准是这样--

当下想学会或者提升自己的某一个技能,就会去豆瓣或者微信读书搜索,评分高的书有哪些?

然后在微信读书找到相关的电子书,先把推荐序和目录看一下,如果写的比较系统,我就会加入到书架来看。

读这类书,有时候不用通读,通过看目录那些章节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就会读对应的章节,这样更节省时间,也能更快解决问题。

对于Be类的书,一般都是靠收集,看关注的公众号号主或者微博博主以及看樊登老师的视频时,他们都推荐了什么书。

去微信读书搜索,这类书一般会直接加入书架。

如果微信读书没有的话,会去当当买回来看。

/////////

有时候读书之前,如果我们去豆瓣看看别人的书评就会发现有好评也有很差的评价。

以前还挺在意的,觉得是不是写的不好之类的。

后来发现,自己读的很好的书,读完去豆瓣标记的时,看看评价还是有很差的。

才认识到,读书千万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

就我自己来看,这个世界上即便再经典的书,都有人说它不好。

我们读一本书,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让我们认同。

但只要我们读到对自己有用,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滋养的书,都是好书。

书最好自己去读,去感知。

读到有用的部分,我们就写成践行清单。尽可能的去践行。

成为自己的生活哲学,成为自己信念的一部分。

读到值得分享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讲给别人听,或者写成读书笔记分享出来。

最后,很多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越能成为我们生命养分的书,越值得一读再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