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秦明·生死語者》的感悟

文/蓮柔漪

最近看得電影太多了,又因爲正在上劇本課,我發現,我對看電影這件事情上面,開始變得挑剔。

偶然間發現了一部電影,又呼喚起我想要讀原創小說的心。

死亡者也可以講故事,你信嗎?電影《秦明·生死語者》就講述了法醫和死亡者的故事。

“爲逝者言,爲生者權”。

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曾經有小夥伴在社羣裏分享的一本書《你好,我是接體員》。

接體員是什麼?接體員就是殯儀館的接體員,當生命變得靜止,沒有呼吸,全身變得渾身冰涼和僵硬,就會由他們開始負責承接生命的終點,是一個面對着死亡者的職業。

如果全憑藉着想象屍體,或者想到死亡,都會感覺到害怕和恐怖。

可是我們不能忽視生與死的話題,都講究做事要有始有終,生命也是有始有終的。生命不只是鮮活的,能夠呼吸,心臟跳動着,體溫是熱的。

法醫也同樣是面對死亡者的職業,不一樣的是,法醫要對死者的屍體進行解剖,取證,尋求真相。

活着的人也許會掩飾和說慌,可是死去的人是最真實的,他的身體會訴說生前都面臨了什麼?遇到了什麼?爲什麼最後會失去生命?背後又是什麼樣子的真相?

影片中提到,法醫對屍體進行解剖,從鎖骨第四肋骨下方切開,刀口平滑乾淨是對死者的尊重,沿胸骨一直下行,避開肚臍,分離胸大肌,注意觀察,查看心臟的重量和有無異常。

更要心無旁騖,不過要懂得保護自己,還有不能投入太多的感情。

到這裏我有些持懷疑態度,難道已經解剖屍體到麻木?變得不通人情,可是法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 。

秦明對屍體有一千三百多次的解剖,對他來說,生命就是三十六至三十七攝氏度,糖脂蛋白質、水和無機物的細胞聚合體,心臟停止跳動,體溫消失,生命也將不復存在。

生命難道就是一具心臟會跳動的身體?

在醫學院的無語體師退役暨告別會上,秦明通過對屍體手部的觀察發現了一起十多年前的命案。

又因爲這起案件牽扯出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案件發生,就連秦明曾經的法醫助手範嘉嘉也被牽連了進去。

從無語體師阮開元到谷凡,還有曾經的全省散打冠軍寇勇。環環相扣,一切謎題的背後都有着聯繫,就如同魔方,無法一面又一面的復原,只有打亂才能破解。

算是“知法犯法”,就因爲範嘉嘉在秦明短暫性的失明的時候,先他一步破解了真相,纔會惹禍上身。

後來秦明休了年假,反覆取證調查,一步又一步的又接近真相,出乎意料,令人崇拜尊敬的老師,居然是殺人兇手,而他的背後也是令人窒息的故事,也看到了瀕臨絕境的黑暗人性。

感覺學醫的人能救人,但是殺人也易如反掌。

也許一開始是憤怒和復仇,但是當害死範嘉嘉的那一刻就不再是了。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嗎?十四個小時之前,我迎來了死亡,像被按下了暫停鍵,短暫的混沌過後,我驚訝地發現,一切還沒有結束,我的每一寸肌膚仍然在感知着這個世界,原來死亡只是換一種形式的存在。”

我相信,每一具屍體都會說話,因爲那讓秦明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書單又拉長了,因爲我想看法醫秦明系列小說《屍語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