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剖析

通過這幾天持續的觀察,我意識到,生活就是這樣起起伏伏的波動着,這原本就是常態。有時我精力充沛,工作、學習和生活都能夠高效完成目標。有時我疲憊,需要一些時間休息,或者需要安靜的空間,來平復不穩定的情緒。有時發生了一些事,需要我放下手邊的一切事情,集中精力來處理。

就算我是一個鋼鐵般意志堅定的人,我也不可能保證每一天都按照固定的流程來嚴格執行計劃。除非我脫離了生活,放棄了對家庭的責任、對他人的關愛,放棄了我對他人愛的輸出、精力的輸出。可是如果要做個徹底的甩手掌櫃,修行的意義何在呢?我們潛心修行,不就是爲了把覺知帶入生活的點點滴滴嗎?

所以,平衡之道在於有彈性的面對那些預料之外的狀況,充滿耐心的去調整。

現在,耐心被漸漸培養出來。只是有時候我仍看到自己的情緒,那種夾帶着批判思想的情緒。這是我最近幾天格外警惕的——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做事情充滿預期。

比如:

工作的時候接電話與他人進行覈對,聽慣了對方禮貌的語氣,並且習慣了對方說一聲謝謝。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打電話。有時候,接電話聽到對方毫不客氣的指使語氣,不道謝,我發現自己突然就生起氣來。

還有,有時舉手之勞的幫助他人,也習慣了對方說句謝謝,然後我再開心的回覆一句不客氣。如果對方不道謝,一副理所應當的態度,我的頭腦會馬上升起一句評判:“沒禮貌!”我注意到自己通常都會因此而有點生氣,雖然這種情緒轉瞬即逝,但我多次問自己,爲什麼要生氣呢?

我發現我的心中一直有個預設,受人恩惠一定要道謝;要做個有禮貌的人。這個前提是:必須。如果我沒有向他人道謝,我會自動批判自己失禮、不禮貌、不感恩。

而我對他人的預設同樣是,必須道謝。

這份覺察讓我很驚訝,以前只認爲道謝是基本禮貌。現在再看,對自己和對他人都太過苛求了。幫助別人還帶有預設的?還必須要求回饋的?

這的確是把自己的標準強加在別人身上。

我看到了我的心是怎樣失去自由的,正是這一個個苛求。這些標準也束縛了別人,也許給了他人無形的壓力。

現在,看到了,我就願意轉念,還他人自由,更是還自己自由。


這種預設也許只是冰山一角。我注意到我的預設隱藏在各個角落,幾乎無處不在。

練瑜伽的時候,我的預設是練得好,順利、流暢的跟完整節課。如果覺得自己哪個體式練得不好,疲憊、呼吸卡頓,我就認爲不順利、不流暢,心中升起對自己的不滿,認爲練得還不夠好。

寫作的時候,我的預設是專注、靈感迸發,文章質量高,文字有感染力,吸引人閱讀。如果寫作過程中我分心了,中間停頓了,自己讀起來不滿意,我就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甚至點擊率低,也會讓我感到失落。

在堅持一個習慣時,我的預設是一天不落,保證每天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這當然不可能每天都實現,所以我會認爲自己還沒有成功養成這個習慣,認爲自己還沒培養出意志力。

對自己苛刻,對他人當然也會苛刻。原來生活是輕鬆的,我卻容易因爲這些標準與評判,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快樂。一直認爲自己還沒準備好,還不夠好,只有達成了什麼才能讓自己滿意,只有實現了目標才能讓自己滿意。

我早就忘記了,快樂只是單純的快樂,並不與目標和自己的評判相捆綁。

看到了,就有機會轉念。每天提醒自己,關注呼吸,活在當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