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享乐,享乐,为何享乐?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1年10月18日,周一,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614篇。


上个月,跟娃儿聊起过她做家务的问题时说到了我这个妈妈的人生理想:妈妈想要创起一番事业,需要她的理解和支持。以便能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当时,娃儿是表态了的:以后一定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多做家务。

但是,这两天,又发生了一些事情。

上周五(10月14日)的时候,有二十多个校区的教育集团校长电话约我去谈教育话题。酒逢知己千杯少,人遇知音言语多。谈到我们对教育的远景,培养出有幸福感满满的孩子,一生笑容满面,有创造力,有独立的人格,有责任感,有担当力,有高情商……我竟眼泛泪花,阳校也颇为动容。三点聊到五点,不尽兴,再一起吃饭聊。吃完饭,已是快八点了。才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娃儿独自在家呢,赶紧由闺蜜送回。

归家时,已是八点四十多。

周五,雅贝贝是三点钟放学的。原本以为放学后,娃儿会主动给我电话的,结果,这沉得住气的孩子,到了八点才借了邻居的电话跟我联系:妈妈,你去哪儿了呀!什么时候回来呀?

我忙回应: 雅,你不用着急,妈妈马上就到家了。

回家后,娃儿一边吃着我带回来的美食,一边不解的询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和那个校长谈教育的事情啊?

我:因为,就像上次妈妈跟你说过的,妈妈想要创起一番大事业。

娃儿:为什么要创造一番大事业呀?什么才是大事业呀?

我还来不及想好该怎么回复呢,就听到娃儿跟我说:妈妈,我不希望你做什么大事业。

我有点吃惊:哦,你能跟妈妈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雅贝贝: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妈妈就挺好的。

我心头有点吃惊。原以为,这个我从小到大带她读了几千本书,最近带她读了一年多世界历史的娃儿,即使不会有凌云的壮志,没有满天下的豪情,至少也不会是说出现在这种话、狭隘的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格局狭小分子啊。

看来,我得好好跟她聊聊。

我:妈妈为什么想要创造一番事业,这个可能需要跟你好好聊聊。因为,这个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娃儿:好吧,妈妈,那就等我洗完澡以后,我们俩在床上聊吧。

然而,等娃儿洗完澡来到床边,早上跑完十公里的我,生物钟响了——一般而言,十点一到,早已睁不开眼,呼呼大睡了。

于是,这事儿的沟通就这样暂且搁下了。

机会突然来临。

周六,历史思维课。三个娃儿一起上课。

题目是《贫与富》。讲的是罗马人的生活。罗马的贵族非常的富有,他们有些人拥有很多的奴隶,有些甚至达到几万。时间久了,罗马的贵族几乎都不再做事情。他们什么都是请奴隶来做。后来,开始请野蛮的日耳曼人来做。这时候,他们的农田里都是日耳曼人,军队里也是,连宫廷大臣大部分也都换成了日耳曼人。

而罗马人呢?他们只忙着一件事儿,那就是——享乐。

于是,自然而然的,孩子们中有人提问,罗马人为什么只忙着享乐呢?一个人享乐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其他两个孩子面面相觑,冥思苦想,似乎也难以找到答案。就连他们中知识面最广的骐骐也在那里歪着头,嘴里念念有词:一个人为什么要享乐呢?问题念了可能有十多遍,还是觉得自己一头雾水迷惑不解的样子。

我微笑着说:我们一起来试着向书博士寻找答案吧。

于是,我们就在家里的心理学书堆里开始寻找。我提醒他们说,人为什么要忙着享乐?享乐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享乐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需求,对吗?那,我们的问题似乎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究竟有哪些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呢?而关于这个问题,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做过深刻的研究。

所以,我们的寻找对象就变成了寻找关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书。

找到了。

马斯洛是这么论述的:一个人的需求主要是这么几类——第1类是生理需求,也就是满足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需求。往上的第2类是安全的需求。比如说,我们走出去时不要担心有人来抢劫来拿枪对准自己,不用担心地上突然裂开,明天不会突然失业,父母不会突然不要我们等等。第3类是社交的需求,也可以称之为情感与归属的需求。社交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等各类情感的需要。当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会突显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级是与前二层级截然不同的另一层级。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会觉得自己变成独孤求败,茕茕孑立,觉得自己被社会被他人抛弃,这种感觉,是很多人自杀的一个最大的根源。而如果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会产生更深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所以,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对有人想自杀,我们做咨询时一般会从他们的人际关系入手,跟他去理顺这个世界还有哪些人和事需要他,从而让他感觉,自己是被他人需要、是跟他人有深刻情感链接的。

第4类,是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很大的推动力。

第5类,是求知的需求。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比如你们现在在跟殷老师一起上历史思维课,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吧?

第6类,是审美的需求。人们对于美的需要也是一种基本的需要,比如希望行动的完美,对于事物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于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都是审美需要的表现方式。

第7类,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所以,“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但是,我又补充道,其实,这种说法还是可以商榷的。以我的研究和理解,以及这么多年做心理咨询的经验,其实,人们不仅仅在于要满足自我实现,更要满足“超自我实现”,或者叫做“自我超越需要”。这可以作为马斯洛的第8层需求。

“自我超越需要”是指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在社会上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职业,而且有所成就之后,能够超越自己原来的自我、超越原来的定位,扩大原来的格局,更深地、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要。人除了关注自我以及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关注本职工作以为的其它领域,关注社会、人类,甚至把关注力扩展到整个世界,整个地球的生态,整个茫茫宇宙。

自我超越需要包含着对于自己终极关切更加强烈的追求和满足。

正如马斯洛说的话:“我们需要某种‘大于我们的东西’作为我们敬畏和献身的对象。”在这里,所谓“大于我们的东西”,如果要进一步明确化,它们可以是指家庭、组织、社会、大自然、地球、宇宙等等层次不同的系统。凡是我们超越原来的认同,向这些“大于我们的东西”扩展,在广义的意义上都可以说是“自我超越”,包括家庭、组织、社会,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自我超越意味着与更大的系统的了解和通心。

我接着说,世界可不仅仅是你们眼里看到的世界哦,“眼见为实”是最大的误解。我们所置身的宇宙,是真正无边无际、浩瀚无垠的。我们的地球,就有超过七十亿人口,你自己只是七十多亿人口中的一个而已。人类的历史大约六百万年,你只能在人类的这几百万年里,占据短短几十最多一百多年的时光。而,光是我们的银河系,就有多达超过一两千亿个像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而宇宙中,可能又有超过一千亿这样的银河系。

所以,人这一辈子呀,在满足基本的第一层次的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求之后,在满足了安全的,尊重的,社交的,审美的,求知的基本需求之后, 还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之后,还要满足超自我实现的需求。 通过满足超自我实现的需求,把我们自己这渺小的短短几十年的生命,跟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甚至整个生物界,整个地球界,整个生命界整个宇宙的137亿年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把我们自己所置身于的这个狭窄的湖南省长沙市这个空间,跟全中国,全世界,全地球,甚至全宇宙那广袤无垠的空间联系在一起。不仅把我们自己个人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同时可以关注全湖南人,中国人,黄种人,地球人甚至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

当听到全宇宙是如此浩瀚无边,孩子们眼睛睁得老大,他们几乎难以置信。尤其是可爱的眼睛原本就很大的子墨,那个表情更是可爱。我被他们逗笑了。

接着,我问雅贝贝:原来,这几天你一直说,不想要妈妈做一个胸怀着想要创造一番大事业的想法,你觉得现在的这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妈妈好像就已经够了,就是挺好的。那么现在呢?你了解了马斯洛的理论之后,你理解了妈妈的想法了吗?

娃儿点头。

当然,我并不知道她是真正的理解了,还是只是当着同学的面,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还得找机会多跟孩子们聊聊。尤其是在读书和现实生活中碰到不同的问题时,可以跟他们一起探讨:这个人做这件事,满足的是什么需求?哪一个层次的需求?如果是低层次的,如何可以达到高层次?

故而,我也并不着急。孩子们都还小,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正是理想勃发的时期。相信我们这样的课堂一直持续下去,一定会给到孩子们成长最需要的养料,最深厚的滋养。

矛盾就是矛盾力,问题就是机会,问题早早暴露出来,那就是好事情。

我所需要的,是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超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而不是仅仅活在第一二层次,只满足自己吃喝拉撒睡自己的安全感等低层次需求的人。

和孩子们一起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