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为更好地活着


和一伙"文艺中年"在一起,时间总是飞快。

话题自然而然,离不开文学。

就诗和远方,其中一人认为,把远方和诗,想象为更好的生活,就可以了。

我同意这个观点。眼前生活里,各有各的痛苦,欢乐,它们参杂在日子里,如同调料。心里,得有一盏灯,为我们照亮,要走的路。

昨天读鲁敏的《金色河流》,记下一个词"与光同尘",觉得可以概括。

男士们,对球类运动情有独钟,国际赛事,球员对比,体力,耐受力,训练,比赛结果,提前评估。

也第一次知道,在国外,业余球队,也是由专业教练指导,且训练项目全面,不可小觑。

这样时刻,他们一个个,都秒变情绪激昂的评论员,语速快,嗓门亮,丝毫不容置疑。

我呢,只能当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同时觉得,兴趣挺有意思,它自带爆发力,常常让人不由自主。

有酒,有诗,有暖气,灯光明亮,这种环境,交流起来,实在不要太好。

那个头发根根直立的山,公认诗写的好,基本上,每天都写,只要投出去,十之七八,都上了纸刊。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纸刊门槛高,这也是一种实力。

谈起前些天,自己过40岁生日时,对父母只说了一句: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是真心话,可谓掷地有声。

也对初学写诗的人,实心实意地教,要多读,多练习,注意留白,懂吗,留白。认为,诗写到最后,都带有一定的哲思,很有见地。

那个做公众号的女子,几年下来,编辑,排版,审稿,视力下降许多。家中有近九旬的老人,需要照顾,白天工作,家务,只有夜晚,属于自己,趴在电脑前,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

执教半生的毛老师,谈教育改革,青少年心理,儿子的伤,写诗。他的诗,自带情绪,看得出来,读书涉猎广泛,对事对人,有自己的见解。也谈59岁现象,某些人能捞就捞,不能捞就撤。

老家在山东的那个,再过一段就要回去了,言语间颇有不舍。平时,工作之余,写诗,也写散文,在这伙人中,学历最低,散文中情感最饱满,她把心酸和挚爱,都毫无保留地融入了作品。

那个酒喝多就手舞足蹈的人,一段时间内,学写格律诗,现在放下了,认为还是现代诗更自由,因为,没有人能超过唐宋大家。

笔者参与讨论,也侧耳倾听,这样的小聚,更像是一堂课,总能给自己,一些新鲜的东西。仿佛打开一扇窗,让她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靠近生活,不杜绝柴米油盐,把理想和现实糅合一起,是最令人易于接受,且参与其中的。

酒是千年汉武,茶是安吉白茶和红枣茶。外面的寒风,被门隔开,热气腾腾的场面,让人一时,忘了年龄。

待酒酣耳热,开始朗诵自己的诗,也唱喜欢的歌,当然,名人诗词也不放过,毛泽东的,苏轼的,舒婷的,一个直接来了一遍《心经》。每个人都有,捡你擅长的。

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倍感温暖,意见有分歧,在所难免,各抒己见,开诚布公,话题广泛,但最终,都回到了文学这个中心。

时至年末,寒冬来临,大家从各自家中,在这样一个夜晚,出来相聚,心怀梦想,情绪高昂,因为和其他人说不着,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丢开手机,书本,来一场"诗词大会",真让人痛快,是为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