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给妈妈打零分:养孩子其实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最新一期的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中,11岁的男孩王禹然一开口就说:“我给爸爸打10 分”,理由是爸爸总会陪他玩游戏。

然后他说:“我还有一个不好的妈妈,她总是管着我玩游戏,爱管闲事,我给她打零分。”

多么鲜明的对比!只因为爸爸跟妈妈对王禹然玩游戏的态度不同,他就全盘否定了妈妈,甚至还激动地喊:“零分都不够,打负分应该。”

原来,王禹然的妈妈平时对他特别严厉,经常会吼他。

而且不允许他玩游戏,甚至还动手打他、掐他,这导致王禹然越来越讨厌妈妈。

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王禹然,又因为脾气暴躁而不愿意跟他谈心,而且文化程度不高,让王禹然对妈妈的评价很是负面。

他不仅理直气壮地说:“她笨手笨脚、啥也不会、净添乱”。

还指责妈妈“她像个球似的”,只因为妈妈身材比较壮实一些。

看得出来,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了,妈妈不想让儿子玩游戏而简单粗暴地管他,儿子不服就各种挑刺说妈妈做得不好。

长期以往,很难想象王禹然会变成什么样飞扬跋扈的孩子,更难以想象母子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佛家有句话说,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

父母做得不到位,孩子也会长歪。

在综艺《不要小看我》中,三个孩子因为抢椅子打架时,一旁的男孩雷雷突然大喊:“你们五个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

观察室的所有孩子的父母都惊呆了,雷雷的妈妈更是一脸尴尬。谁也没有想到雷雷脾气居然如此暴躁,而且脏话出口是那么理直气壮。

在实习教官王弢的引导下,雷雷才说这是妈妈跟他说的话

而且妈妈不止说:“滚出去”,还会说:“滚出去!流浪汉!”

就是因为父母说了脏话,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说脏话,可见父母做得不到位,对孩子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真的非常大。

上一周跟朋友聚餐时,她跟我讲了她亲戚家孩子大壮的事情,刚初中毕业的大壮,要么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游戏,要么出门玩好几天都不回家。

大壮的父母平时做生意比较忙,每天给他零花钱,让他自己去小吃店解决一日三餐,成绩不好直接上手揍,但是越揍大壮的成绩越下降。

上了初中的大壮,逃课、打架是家常便饭,父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大壮已经油盐不进了,被老师投诉时只能不停给老师道歉,夫妻俩连生意都没精力做了。

朋友说,亲戚两口子现在只有一点希望,就是大壮不要闯大祸进监狱,真的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知道打孩子呢?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父母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多少父母别说进修自己了,连基本的不骂孩子、不打孩子都做不到,所以孩子才会被养得一言难尽,导致父母跟孩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2】

父母做得到位,孩子自然出色。

有句话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当孩子犯错误或者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

知乎上有位名叫“李尚予Leon”的用户,说自己曾经是重点中学最差的学生,而父母恰恰是重点大学的老师,有一回期末考试,他两门主课加起来不到60分。

爸爸看到成绩单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先只问你一句话,你还想学吗?”原本以为逃不了挨揍的他,鼓起了勇气说:“ 想学。”

爸爸说:“如果你想学,就是为自己而学,不是为我们而学。如果你不想学了,也可以直接 讲出来,我们想别的办法。”

他在心里百转千回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表示“想学”,爸爸安慰他说:“如果你真想学,我负责教你。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记住了。”

当他终于考上211重点大学后,听到有同学说没有考到满分就被父母揍时,他特别庆幸父母对他的包容,让他学会了担当自己的人生责任。

再后来他做了爸爸,明白孩子犯错时,父母有情绪很正常,但是能够控制情绪,并且用更理智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子的幸运。

我们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但是父母理应比孩子更明白,只有当父母能够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能让孩子更有积极向好的动力。

因此,我们在苛责孩子之前,请一定要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跟孩子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2】

先有好父母,后有好孩子。

教育学者尹建莉在微博上讲述,有位妈妈听到3岁的孩子说了一句脏话,她擡手就给孩子一 个耳光,理由是决不允许孩子说脏话,要把坏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位妈妈不懂的是,一个耳光比一句脏话性质更恶劣,父母用不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真的难以让孩子承受,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想要拥有好孩子,必须要先有好父母,以下三点与所有父母共勉:

首先,不打不骂孩子,这是父母的底线。

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小时候大多是在自己父母的棍棒教育下长大的,现在当然会不自觉地重复父辈教育孩子的方式。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比父辈更有文化和格局,孩子比我们当年面对的社会更复杂,棍棒教育早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正如尹建莉批评棍棒教育时说,可以这样定义:打骂孩子是无能教育和无耻教育。

不骂孩子不打孩子,必须成为父母的底线,绝对不能逾越,要知道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总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

其次,不要缺席成长,这是父母的责任。

《人民日报》曾发文倡导“给父亲的10个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做个‘不缺席’的父亲”,在孩子生日、家长会、比赛等时间,爸爸一定不要缺席。

即使默默当观众,对孩子来说也是意义重大,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关爱、注视,这是对爸爸的要求,同样也是对妈妈的要求。

《穷爸爸,富爸爸》中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孩子,因为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独父母的角色无可替代。

无论生活有多艰难,父母一定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只有当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足够的爱与安全感后,才能安心成长。

第三,认清生活真相,这是父母的引领。

前几日,浙江杭州的一位爸爸,凌晨三点多发现儿子还在玩游戏,爸爸没有生气,而是带着儿子去菜市场,看看为生活奔波的人们真实的样子。

孩子的人生里不是只有学习和成绩,父母不要把孩子圈在学习的围城里,而是要经常带孩子去看世界的真相,让孩子从烟火气的日子里期待属于自己的未来。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父母要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引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会让孩子活得更务实、更充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