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小国寡民

上节课学了孟尝君居安思危,在他父亲权势蒸蒸日上的时候,察觉到了隐藏的危机,勇敢的向他的父亲田婴进言,使他自己逆袭成为田婴的接班人,也使齐国得到了更多的人才。

在孟尝君时代,诸子百家争鸣,人才流动频繁,他们的奇思妙想言行事迹,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子部的几篇作品。

汉朝初期信奉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这样的治国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八十一篇中。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时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小国寡民,阐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这个地方不要太大,人口数量不要太多。

(实际上老子生活的地域是大的,人口数量也是多的)

小:使动用法,使国小。

寡:使动用法,使民寡。

使这个国家变小,使民变寡。他还设想,即使有十倍百倍与人工效率的器械,也不要去使用它。

这里的什和伯都是表示倍数的。

什:表示倍数,十倍。

伯:通“佰”,百倍。

重:认为…是重要的。意动用法。

让老百姓把死和生看得很重,以生死为重,就不要到处去迁徙,尽量的在故地生活。

不远徏在帛书里没有“不”字的。为什么没有不字呢?其实主要是涉及到后面这个“远”字。

远在《玉篇》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于阮切,遐也,和我们现在远的意思是一样的,读yuǎn,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于劝切,离也,读yuàn,它的意思是远离,不接近不亲近。

《论语》:敬鬼神而远(yuàn)之。

《孟子》:君子远(yuàn)疱厨。

《出师表》:亲贤臣,远(yuàn)小人。

这里面这个远,应读成远(yuàn)。

远徏:意思是离迁徏这个是远远的,不要轻易迁徏。

后来人为了让这个意思更凸显,就在这个远的前面又加了一个不字,就和我们现在出土的帛书看着不一样了。

虽:即使。

无所:没有地方,是一个在上古汉语经常见到的固定搭配。

复:再,副词,相当于我们现在汉语的再、又。

即使有舟船和车马,也没有地方去乘坐它们,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们,让这个老百姓再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结绳就是我们上古时期,先人最开始没有文字的时候,就用绳子上绾个疙瘩,这就是结绳。

《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说文解字·敍》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都是记录了我们先人用绾个大疙瘩记大事,绾个小疙瘩记小事,这样的一个生活状况,老子就想回到这个时代。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就是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吃的东西很甘甜,自己穿的衣服很漂亮,自己住的地方很舒适,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民风民俗,也让自己感到很快乐。

甘、美、安、乐: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就是以之为甘,以之为美,以之为安,以之为乐。

老子还说这个地域变小了,人口数量变少了,两个地域紧邻着,踮踮脚尖儿就能看见对方。鸡和狗的声音,对方叫一下,自己这边就能听到,就这么近的距离,一个人一直到老和死,都不用太往来,也不打仗,都是自得其乐的这个生活状态。

老子设想要回到这种非常古朴的、非常原始的、非常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

从这两个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孙子尚实,老子尚虚,孙子着眼于现实,如何保国安民。老子崇尚远古,希望社会回到国小民少的原始状态,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都很大。孙武之后有孙膑,老子之后有庄子。下一讲我们就选读《庄子·逍遥游》里的一个片段。

解释一下:

今天讲的是两篇小短文,时长二十一分钟,是听慕课里最长的内容。第一篇是《孙子》谋攻,很多战-争术语,我认为里面有太多不宜之词,怕写出来被锁,为避免麻烦,索性不学这篇了。

另外,我还是比较喜欢《道德经》的内容,我的网名就与之有关。所以,王老师在课后总结的是两篇文章,在这里说明一下。不过老子《道德经》的版本很多,王老师解释的这小段字面意思,好像是他解读的那样,但里面一定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也犹未可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