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少年的自我求赎

读《无有杂货店》之后的思考

三个少年在偷盗抢劫之后,慌不择路,驾车逃跑,可惜车不给力,他们只能沮丧的丢弃汽车,另寻他途。在这夜半时分,荒无人迹之地,哪里才是他们的藏身之处。这就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的开头,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接着他们来到了一所破败的房子,可在这所破房子里,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事……

这里的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我们常说,时间如流水,悄无声息的从身边流走。我们感受着日升日落,谛听着钟声滴答,于是沧海变桑田,少女白了发。这就是时间的魔力。可是,这里,关上后门后的破落房子里,时间的魔力消失了。

三个少年点亮好容易才找到的半截蜡烛,在影影绰绰的光影下,看着满目的破败和灰尘,暗暗的想,就此忍耐一下,只待天亮就离开。

正当他们找报纸想躺下休息时,奇怪而神秘的事发生了。门响了——那个锈迹斑斑的卷帘门响了,就像有人敲门!谁会敲这样一所房子的门?难道是警察找到了他们?三个少年面面相觑,惊讶而又惊恐。当然,此处小说家的笔并没有在惊恐方面用什么笔墨,因为它不是恐怖小说。但就我而言,我却感觉到了恐怖气氛。少年中的一位怀着既好奇又害怕的心情出去察看情况,回来,手里却拿着一封信。三个少年展信阅读,原来是一封求助信,求助这个房间的主人——杂货店的老板。从信的内容看,这些神秘的信都来自过去,具体说是三十年前。这难道不奇怪吗?

三个少年开始坐下来商量写信的内容了,字斟句酌,挖空心思,小心规劝,或者直言相告。他们用三十年后的人类智慧来回答三十年前的疑惑。他们的回信竟然从牛奶箱里寄出去了——这从第二封信可以看出。就像,你伸出了手,手掌伸到了30年前,手臂还停留在30年后。

看到回信三个少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惊讶和成就感。因为在现实世界里,谁会向他们几个无赖少年咨询问题呢。他们感到了助人后的喜悦——帮助别人解脱烦恼,成了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觉醒了,三个偷窃抢劫的少年明白了,他们的日子也可以过得光明正大了。

他们因为偶然的帮助别人实现了自我救赎。

那么真有这么一间无忧杂货店吗?

如果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杂货店该多好!人们的倾诉可以无偿得到反馈;大家的苦恼,很容易得到解决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失足少年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脱胎换骨,有了重新起航的可能。

可见,助人的作用有多大。助人的心盛开着圣洁的莲花,芬芳他人,净化自我;助人的人大爱无疆,爱他人,也升华着自己。所以捐助不仅仅是为了受捐助好,对捐助者而言,善念在心,善莫大焉。慈善不仅仅为落下一个好名声,更应该是为了抚平内心的波涛,消解人生的郁结,以善念化解曾经有过的不善,从而为人生赢得完满。

可是,真有这样一间能助人的无有杂货店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