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長相思 興發感動品詩詞

葉嘉瑩先生說,要寫出有生命的詩篇,“詩人內心中先有一種真切之感受所生髮出來的感動的力量”,詩歌中之基本生命也就是詩人內心深處的一種興發感動的力量”。 這就是“興發感動”說。

讀書,跟着葉先生的講解把詩詞讀了有讀,看了又看。聽了卜慶振老師的解讀,對這一主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曾把王國維提到的“三個境界”分享給學生。

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就是說,成就大事業者首先要明確目標與方向。是爲“第一境界。”柳永《蝶戀花》中最後兩句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爲了目標必須要堅定不移,爲此“人憔悴”也不後悔。是爲“第二境界”。第三境界是辛棄疾《青玉案》中的詞句,“衆裏尋他千百度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歷迷茫、徘徊,確定目標後而苦苦追求,最後目標達成,得到了想要的。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讀詩,讀詞,帶着強大的感發力量,自然會喚起心靈深處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

葉先生說,一首詞裏的每個字要有它的作用,我們不能把它扭曲,不能錯誤地加以解釋。溫庭筠的小詞《菩薩蠻》,本身寫的是不是隻是一個美女,柳永詞裏的“伊”,是不是隻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我們都可以不管它,但是,我們欣賞詞,從詞中湧現出的那種高遠的美好的完善的境界嚮往和追求的心意和感情是相通的,那這樣就喚起我們的一種共鳴。

詩歌,是奇妙的,是活的帶有生命的東西。詩詞總是會給人一些感觸的,這是詩詞興發感動的力量。

一首詩會有不同的解讀,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體會不用,感受不同,對詩的解讀也會有很多種。因爲解讀不同,情感不同,讀起來的韻味也會不同。納蘭性德的詞《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風一聲,雪一聲,長途漫漫,聲聲打在詞人的心上,那鄉心怎能不入夢?

“聒碎鄉心夢不成”,我想,這首詞一定會觸及學生的生命。帶着學生情讀,美析,思考,這是一個關於旅途與鄉愁的結構,這是對永恆精神家園的追求,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渴求,一程程山,一程程水,也把我們帶去想去的地方。

帶着學生走進方塊字,告訴孩子們方塊字背後的故事。“站在教室,我就是語文”,語文老師就是漢字、文化的踐行者,方塊字是一個意象,我們都可以從方塊字認識自己,成爲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字背後有故事,語文本身就充滿了無窮的魅力,文字也是有溫度的。納蘭的這首詞,是豪放?是低沉?是慷慨?是憂傷?爲什麼這首詞打動了我們?在納蘭的筆下,那山,那水,那夜,那燈,那風,那雪,已然帶上了詞人的情感。反覆品讀,領略詩詞內涵的同時,我相信,那時那景,我們內心也一樣被觸動。此時此景,我們從詩詞生髮開來,或許還會有別樣感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