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世界上有可以心想事成的人嗎?

上次在成長20問答裏面第一條提過自證預言,不知道大家還有木有印象,那篇文章裏,我說自己現在就是這種相信自己啥事都能辦成的狀態。

其實就是利用了自證預言和吸引力法則,今天就來聊透這件事。

先來看看什麼是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換句話說:如果人們相信某件事情會發生(事實上其原本並不見得一定會發生),那麼這件事情最終真的會發生。

你相信自己能賺到1000萬,你就一定能賺到。

你相信自己賺不到錢,你就一定賺不到錢。

你相信自己能學會寫作,你就一定能寫出好文章。

你相信自己學不會寫作,你就一定會寫的很爛。

人只有自己才能說服自己。

當你內心都不相信一個目標能夠達成,那麼你就不會在執行的過程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盡力,最終果然目標沒有達成。

然後你會在內心告訴自己,我早就說了我不行了吧,還非要做,做了也會失敗。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自證預言,即你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不認爲自己會成功,那麼現實的結果也與你的預言相符。

但倘若你在事前說服了自己的內心,你明確的相信這個目標可以達成,不管旁人怎麼說都不會動搖。

當你有了這個信念,你便會爲了目標而付出自己的全力,也只有當你付出了與目標相匹配甚至高於目標的努力,你纔有可能能夠實現它。

你內心一開始對目標的信念,就已經決定了事情能否成功。而這個信念,只能是你自己來告訴自己的,別人就算能力再強,但若是你自己不想聽,那別人再怎麼說,你也不會有這個信念。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也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周文強老師說,只要你100%的相信,你就一定可以實現,但真的就有人做不到100%相信。

比如你讓一個窮人相信自己能賺到100萬,我猜他肯定做不到,因爲貧窮真的會限制一個人的想象,

再來看看自證預言會實現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期望影響了動機。

如果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你就不看好這件事,你做好這件事的動機就會降低。

而動機的減少,自然會影響事情本身的變得不太順利,從而預言成真。

第二,是期望影響了關注的焦點。

“疑鄰偷斧”的故事就很好說明了這點。一個人丟失了自己的斧子,便懷疑是被鄰居偷了。

他看鄰居走路、說話的樣子等舉動都像是偷斧子的。後來他的斧子找到後,再看鄰居,怎麼也不像偷斧子的。

如下圖所示,我們的信念和行爲產生的正反饋效應,是自證預言得以實現的基礎。


不要輕易給自己貼負面標籤,不要輕易相信星座、性格測試、XX型人格測試,以及他人對你的斷論。

尤其是別人對你的負面結論,很容易被影響。

你信則有,你不信則無,在這個角度上來說,是有道理的。

避免給自己貼負面標籤還不夠,你還需要把原來負面的標籤撕下來,並且更換上正面的標籤。

自證預言,雖然會我們陷入負面循環,但是如果利用好,它也可以讓我們步入正面循環。

簡單來說,你認爲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按照這樣的模式去生活,從而真的成爲這樣的人。

更何況你的自我是多樣性的,應該由你自己來定義的。

這裏,推薦“BHDP模型”來重建自我認知,打破上面所說的負向循環,給自己塑造新的正向循環。

Be:我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Have:爲了成爲這樣的人,我需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Do:爲了實現這些目標,我需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Principle:這個過程中,我需要遵循哪些執行的原則?

每當你打破自己的認知時,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自我行動的改變,這都是一次新生和成長。

其實你會發現,這也和我們時間管理中的規劃,很相似,我們是通過關注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來創造未來,聚焦於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畫地爲牢。

人類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們的感知和他們所處的情境所賦予的意義決定的,而不是情境本身。一旦人們說服自己,一個情況真的有一定的意義,不管它是否真的有意義,他們最終都會採取非常實際的行動。

可能是預言本身,成爲了我們行動的動力。因此它是屬於自我實現的一種體現。

很多人會都曾幻想過,通過改變過去,來改變命運(現在的狀況)。可是卻很少有人想過,你實際可用通過改變現在,來改變命運(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自證預言就是這樣的工具,用好它,你可以來創造你想要的未來。

希望這個概念能夠給你帶來一些思考和啓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