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世界上有可以心想事成的人吗?

上次在成长20问答里面第一条提过自证预言,不知道大家还有木有印象,那篇文章里,我说自己现在就是这种相信自己啥事都能办成的状态。

其实就是利用了自证预言和吸引力法则,今天就来聊透这件事。

先来看看什么是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换句话说: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你相信自己能赚到1000万,你就一定能赚到。

你相信自己赚不到钱,你就一定赚不到钱。

你相信自己能学会写作,你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你相信自己学不会写作,你就一定会写的很烂。

人只有自己才能说服自己。

当你内心都不相信一个目标能够达成,那么你就不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尽力,最终果然目标没有达成。

然后你会在内心告诉自己,我早就说了我不行了吧,还非要做,做了也会失败。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证预言,即你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不认为自己会成功,那么现实的结果也与你的预言相符。

但倘若你在事前说服了自己的内心,你明确的相信这个目标可以达成,不管旁人怎么说都不会动摇。

当你有了这个信念,你便会为了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全力,也只有当你付出了与目标相匹配甚至高于目标的努力,你才有可能能够实现它。

你内心一开始对目标的信念,就已经决定了事情能否成功。而这个信念,只能是你自己来告诉自己的,别人就算能力再强,但若是你自己不想听,那别人再怎么说,你也不会有这个信念。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也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周文强老师说,只要你100%的相信,你就一定可以实现,但真的就有人做不到100%相信。

比如你让一个穷人相信自己能赚到100万,我猜他肯定做不到,因为贫穷真的会限制一个人的想象,

再来看看自证预言会实现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期望影响了动机。

如果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你就不看好这件事,你做好这件事的动机就会降低。

而动机的减少,自然会影响事情本身的变得不太顺利,从而预言成真。

第二,是期望影响了关注的焦点。

“疑邻偷斧”的故事就很好说明了这点。一个人丢失了自己的斧子,便怀疑是被邻居偷了。

他看邻居走路、说话的样子等举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邻居,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

如下图所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产生的正反馈效应,是自证预言得以实现的基础。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负面标签,不要轻易相信星座、性格测试、XX型人格测试,以及他人对你的断论。

尤其是别人对你的负面结论,很容易被影响。

你信则有,你不信则无,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是有道理的。

避免给自己贴负面标签还不够,你还需要把原来负面的标签撕下来,并且更换上正面的标签。

自证预言,虽然会我们陷入负面循环,但是如果利用好,它也可以让我们步入正面循环。

简单来说,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样的模式去生活,从而真的成为这样的人。

更何况你的自我是多样性的,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义的。

这里,推荐“BHDP模型”来重建自我认知,打破上面所说的负向循环,给自己塑造新的正向循环。

Be: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Have:为了成为这样的人,我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Do: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Principle:这个过程中,我需要遵循哪些执行的原则?

每当你打破自己的认知时,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自我行动的改变,这都是一次新生和成长。

其实你会发现,这也和我们时间管理中的规划,很相似,我们是通过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来创造未来,聚焦于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画地为牢。

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感知和他们所处的情境所赋予的意义决定的,而不是情境本身。一旦人们说服自己,一个情况真的有一定的意义,不管它是否真的有意义,他们最终都会采取非常实际的行动。

可能是预言本身,成为了我们行动的动力。因此它是属于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

很多人会都曾幻想过,通过改变过去,来改变命运(现在的状况)。可是却很少有人想过,你实际可用通过改变现在,来改变命运(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自证预言就是这样的工具,用好它,你可以来创造你想要的未来。

希望这个概念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