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童年與社會》

蘇格拉底之死深深困擾我。

蘇格拉底如果不喝毒藥,不是還可以帶着他的哲學智慧去異鄉發揚嗎?不是可以造福更多人嗎?他又沒有錯,爲什麼不繼續活着?中國人不是說“好死不如賴活”嗎?

困擾我的,當然不只是他的問題,而是我的——我很怕死。

今天初遇20世紀美國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裏克森,讀他《童年與社會》,“生命週期八階段理論”的奠基探索作。其中第八階段,對整合階段的描寫,爲我的困惑提供一絲線索。

【引文開始】

整合是接納自己唯一的生命週期,並將其作爲不得不存在且不允許有任何替代的事物。是一種無論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也要傳達出某些世界秩序和精神意識的體驗。

整合之人爲捍衛自己生活方式的尊嚴而對抗所有物質和經濟上的威脅做好了準備。

整合不足或者缺失,個體便會恐懼死亡,不再將唯一的生命週期作爲生命的終極意義。絕望意味着個體感到生命苦短,短到來不及開始另一段人生並試着選擇一條通往整合的新路。有時絕望隱藏在厭惡之中,通常僅僅以“一千種微小的厭惡”存在。如羅斯丹所說:“上千種微小的自我厭惡,其總和卻不是悔恨,而是一種模糊的不適感。

然而,對整合之人來說,死亡亦不再製造痛苦。這種在他所處的文化或文明中得到發展的整合,最終變爲其“靈魂遺產”。誠如卡爾德隆所言,“然榮耀、遺產盡歸其靈魂”。

【引文結束】

能這樣說嗎?活出自身生命價值的人,已經不在意時間終結了。他已經妥善運用時間這個手段,達成活出自己獨一價值的目的了。此時,對整合之人來說,更重要的繼續妥善利用時間去捍衛他生命的價值。對蘇格拉底來說,到外邦宣揚自己的理念,不如一飲毒酒來得有效,後者更清楚標示,他生命價值的已然完成和任務的收官。

我很怕死。我怕在我的墓碑之上,來不及寫上一本我的代表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