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认知驱动》

李笑来曾说:”七年就是一辈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般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七年的时间。这样来说,人的一辈子可以做成很多件事。

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呢?

答案是人性使然——人的天性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可如果追随自己的本性,往往会在遇到困难时,便草草了事、乃至放弃,结果是白白蹉跎了大好光阴,徒留一声沉重的叹息。

而要真正做成一件事,又谈何容易?它需要认知驱动,这也是我今天介绍《认知驱动》一书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01 做成一件事的心态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价值规律”,即商品生产好之后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求职谋生,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认知驱动》一书中提到: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所以成长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而且你创造的价值必须是长久的,因为越长久,价值就越大。

有了这层认知之后,此书的作者在写作上,选择了这样的策略:力求每篇文章都追求底层、不碰热点、不说个人碎碎念,砍掉浮夸的表情、无意义的插图及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同时力求每篇文章都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高涨一下之后就归于沉寂了。


由此可见,要做成一件事应具备长期主义的心态,我们要抱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态度,去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至于那个结果,就交给时间。

当你带着这样的心境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再会为短期内达不成目标而患得患失,你会懂得:要做成一件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经过点滴的积累,这样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见证自我的蜕变。

复利曲线同样告诉我们:要想越过曲线的拐点,就要忍受前面漫长、曲折,可能没有任何回报的等待,这个过程相当艰辛,可一旦过了拐点之后,便会等来指数级的增长。

人生百年,于天地不过一瞬,于蝼蚁则属永寿,只要拥抱长期主义,摒弃求快、骄傲、鲁莽等负面心态,你完全可以至少做成一件事情。


02 做成一件事的方法

要做成一件事,首选要明确目标,因为它是我们在黑夜茫茫大海中前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而当你有了目标后,应该如何做呢?

《认知驱动》一书给出了答案:我们应该把目标“写下来”——写清楚它是什么,以及它对自己的意义和关联,这点十分重要。

如果你真的去写了,就会发现写清楚目标并不容易,而且还会遇到有很多想法,但无法确定哪个是真正目标的情形。

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克制自己想同时做很多事的欲望和冲动,只选择最重要的一个目标,然后集中心力去做成, 等做出名堂之后再去追求下一个。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是一个强者最好的防守策略,也是一个弱者最好的进攻策略。当你决心专注做好一件事时,就连上帝也会为你让道的。


03 做成一件事的智慧

无论是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无不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个人成长实在太重要了,要做成一件事同样离不开优秀的环境。

《认知驱动》一书中列举了几个事例,比如:一位是玉泉校区老师公寓的宿管阿姨,她来到浙大后,被学校的学习氛围感染,便利用值班时间自学英语。在采访时她说:“看到你们楼层里人才济济,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学习,我好像错过了这个时代,我要再变成一个学习的人。”

另一位宿管阿姨徐霞,2010年来到浙大,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感受到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于是也学起了画画。她说:“孩子们那么优秀,我也不能拖了后腿!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行?”现在她不仅有不少拿得出手的绘画作品,还成了一位吉他小能手。

这正是环境赋予一个人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人产生变好的念头并愿意去努力,还能让这份努力的效果得到放大。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的力量其实远超个人努力,只是很多人会天然地无视或忽略这一点,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就自己,毕竟努力是看得见的,而环境因素却会因为自己身在其中而很难觉察。


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是一个点,而这个点是否在一条上升的曲线,或是在一个向上的曲面上,尤为关键。而当你渴望做成一件事时,如果你拥有一个很棒的环境,那么你的努力往往是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关于环境的重要性,《认知驱动》一书中还指出: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每天要见哪些人、做哪些事,这些人和事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言行,因为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若是周围的人经常做某些事情,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学着做。

这也解释了另一种现象: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为什么自己会学习好,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像别人那样特别努力。

但如果我们追溯到他们生活的环境,也许能找到一点线索:或许他们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在家中学习是常态;或许他们的邻居玩伴都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看大人说话做事都动脑筋;或许他们家中遍藏书籍,随手可以翻阅;又或许他们因为家境贫穷,生活中少有娱乐的诱惑和干扰,反而拥有了专注的环境和习惯......总之,他们在某些特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或专注力上形成了无法察觉的优势。


因此,不论是学,还是要做成一件事,移动到更好的环境中是借力“偷懒”的上上策,所以我们要把“借势环境”这4个字牢牢地刻进自己的脑子里,刻意运用这种意识帮自己做出不同于以往的选择和决策。

比如当我们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即使面临一定的风险,也要主动选择去高手扎堆或有更多学习机会的环境,为未来的跳跃做准备,而不要短视地选择那些薪资高但只依赖体力交换或安逸舒适却没有提升空间的工作。

如果身处不利环境,那就下决心付出更多努力,利用点滴时间早做准备,争取早日去往更理想的环境,毕竟你肯定不愿意在那种环境中待一辈子。

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还要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让自己尽可能避免细枝末节的琐事,避开可有可无的应酬和闲聊,把省下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提升,积蓄移动的力量。

做成一件事的智慧,在于如何利用环境的力量,助力自己去实现梦想,只有这样,你的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才会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令你看到不一样的烟火,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写在最后

做成一件事,心态是关键,而李笑来这句“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话力量实在太强大了。细数起来,其力量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反面:

一是它能让人彻底告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

当你把心理标尺拉长到7年之后,所有的焦虑、浮躁一下子都消失了,你会突然觉得时间很充裕,一点都不着急了。

二是它能让人聚焦目标并拥有真正的成果。

除了急于求成,很多人无法主动做成事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欲望太多,总想同时达成很多目标。但如果在7年的时间只专注于一个领域或只做一件事,我们会变得非常从容。

当然,你也千万不要觉得用7年时间去做一件事节奏太慢,如果我们真能在每个7年彻底做成一件事,那这一生的成就也将非常璀璨。

三是它能让人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因此只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就会发现人生其实还有很多机会,即使错过了现在,还有“好几辈子”可以重来,根本无须慌张。甚至你会觉得现在很早,毕竟我们的年龄已经无法改变,而花7年时间去做成一件事,比碌碌无为地继续过上几十年更明智。


当你拥有了良好的心态后,做事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并聚焦在这个目标,持续地深耕、精进,唯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看到自己的跃迁,毕竟上帝给了我们无限的选择,却给了我们有限的生命,这就在提醒我们专注的重要性。

最后,就是做事的智慧,拥有一个出色的环境,比你的个人努力重要太多,切记:选择大于努力。因此你是否愿意加入一些杰出的社群,努力挤进高手的队伍,积极地同高人交流,这将决定你未来的人生走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来到人世间,轰轰烈烈是一生,忙忙碌碌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如果你能在一生中做成一件或几件事情,那么你的一生必将是璀璨夺目的,你也会为自己而感到骄傲、自豪,毕竟这样的人生才波澜壮阔,这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