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與應試思維對抗

        上課時,我讓第五小組蔣明昊與組裏每一位小朋友都站一起照了一次相,一共照了4次,但同學們發現組裏一共是5人,包括蔣明昊自己。對照一年級數學書上的原題:小紅和組裏的每一位小朋友都照了一次相,一共照了9次,小紅組裏一共多少人?同學們很快得出答案是10人,包括小紅自己在內,沒有跟自己再照一次相!於是,我順便又改成高稚與組裏每位小朋友都握了一次手,這個組一共6人,一共握了幾次手?學生也迅速得出5次的答案!並且由搶答改爲口答,我又接連出了幾次類似次數和人數的關係,學生也都能反應過來,感覺這一屆學生比上一屆明顯會思考了!

        第二天,我順便把昨天的這一題型繼續鞏固了之後,讓孩子們豎起耳朵,聽題後思考:季老師和第一小組裏每個人都握了一次手,握了8次,第一小組有幾人?學生異口同聲:9人,8+1=9人,我又重複一遍題目,依然大部分孩子喊9人,只有田文嘉舉起了手,篤定回答說:8人!這時候,全場安靜,何昊軒舉起手:我也覺得是8人,老師問的是第一小組的人數,不包括季老師的!大部分聽講的孩子終於明白過來。。。

        今天,我把我的這一發現講給幾個老教師聽,她們都指出了這一方法的缺陷:考試不可能考這種變題,雖然鍛鍊了學生的思維,但會誘導不會思考的孩子在考試中失掉分數!但我想:爲了分數,就得讓會思考的孩子一起跟着不去思考嗎?真正的損失在哪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