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雖好,但莫要“貪杯”?


原來上週逍遙鎮胡辣湯和潼關肉夾饃鬧得正歡的時候。

有人忙着爲中華小喫定立“標準”。

還有人忙着爲素食主義獻身“說法”。

只不過。

這後勁似乎有點大。


“素食行者”翻車了?

11月25日。

國際素食日。

演員@張靜初 在微博上爲公益片《素食行者》代言,發文呼籲大家嘗試做素食主義者,直言“喫素之後,身心感到從未有過的輕盈”。


當然。

這段在騰訊視頻、愛奇藝、西瓜視頻、新浪微博等平臺同時上線的公益短片不止邀請了剛喫素半年多的張靜初,還有全素5年的演員@陶虹 、喫素8年的金融投資人兼馬拉松跑者@信躍升 、喫素10年的全國武術冠軍@靜文 、喫素30年的心靈環保倡議者@劉豐 、喫素近40年的臺灣心內科醫學專家@林俊龍 以及對素食還在努力嘗試階段的演員@邢佳棟 。

張靜初發文之後。

迅速得到了圈內衆多好友的支持,比如舒淇、楊子姍、張耀等。


不曾想。

這個看起來幾乎不會有問題的公益宣傳,卻並沒有得到網友們的廣泛認同。


一方面自然是因爲有些人沒什麼說服力。

比如張靜初吧。

這才喫素多長時間儼然就想成爲素食主義者的領袖?

陶虹也是。

自己喫素我們無話可說,倡導大家喫素之前能不能先管管自己的老公,要知道徐崢4個月前還和伊一在鏡頭前大口喫肉。

說到信躍升。

你號召普羅大衆喫素之前,能不能吐出麥當勞的5億美元股權?

這樣一來。

說服力自然銳減?

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都管不好,還想影響其他人?

而且。

張靜初這裏說到的代替品?


是蔬菜水果?

植物肉?

還是人造肉?

且不說植物也有生命就是一個無解的Bug,人造肉這東西更是早就被人玩壞了。


人造肉與素食主義?

人造肉有多火?

2019年2月。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人造肉漢堡位列其中。

5月。

蓋茨參投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上市首日暴漲163%。

6月。

潛心於人類健康和慈善活動的蓋茨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上,爲自家投資的人造肉站臺,“從膽固醇角度上來看,人造肉要比普通肉類要健康一些,不僅能大幅度減少甲烷的排放,更能緩解養殖畜牧業對土地資源造成的壓力等等”。


2020年4月。

肯德基在中國三個城市定點餐廳公測植物“雞塊”,體驗價1.99元5塊,首批測評體驗預售券被一搶而空。

星巴克宣佈“對地球更好些”,推出一系列採用植物蛋白的食品系列“星善食”,並簽約李宇春來爲項目做宣傳。

2021年2月。

蓋茨表示,“我真的認爲所有富裕國家都應該改喫100%合成牛肉。”


且不說美國72.6萬的肉牛生產者會不會因此下崗。

蓋茨這都砸入了真金白銀,卻還是改不了喫真肉漢堡的習慣,連裝都懶得裝。

當人造肉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不知不覺已經打上了“環保”和“健康”的旗幟。


2021年5月19日。

關曉彤喫播的時候翻車了。


但是此前3天。

關曉彤的劇組午餐明明還是大魚大肉。


而在此後。

6月8日。

@谷嶽 指責我們對海鮮“貪得無厭”。


6月10日。

@陳一佳 更是錯覺“我們喫海鮮比日本到核廢水更破壞環境”。


6月18日。

@賽雷話金 自爆受到國外NGO邀約製作關於“中國海洋保護” 主題的科普短視頻,賽雷也是不講“武德”,在視頻《不讓中國人喫海鮮背後真正的大瓜,今天我來統一告訴大家》中掀了人家的底,還端了@EyeOpener 和@回形針PaperClip 的鍋。


這樣一看。

從不喫海鮮到倡導素食。

還真有那麼一點“相似”的地方。

只不過是那羣拿錢辦事的UP“愛莫能助”之後,又找到了流量明星。

啊?

什麼?

他們說不是?

畢竟這個片子是公益短片。

如果是真公益,那就不該這麼片面,短片中的畫面也有些刻意。

素食有沒有好處?

當然有。

但是全素也不是絕對健康的。


我們爲什麼不待見人造肉?

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曾瞭解關於素食的幾個節日?

世界素食日。

最早於1977年的北美素食主義協會,定於10月1日。


世界無肉日。

來源於1985年美國華盛頓非盈利的公益性組織“農場動物改革運動”的倡議,定於每年的3月20日。

國際素食日。

來源於1986年的印度,定於每年的11月25日。

據Harris Interactive 的調查顯示,從2008年到2015年,美國素食主義者的人數從700多萬增長到1000多萬,佔比從3.2%增長到3.4%。Veganlife 雜誌稱,過去十年中,英國的素食羣體從15萬增加到了50萬,足足翻了三倍。

有人是因爲宗教信仰、有人是因爲飲食健康,還有人只是因爲個人口味。

從蓋茨、奧巴馬到扎克伯格。

更有甚者。

素食成爲一種“主義”之後,慢慢成爲了一種“時尚”。

當然。

本質原因還是因爲肉食的成本波動太大、平均價格不斷升高,相比而言高蛋白素食無論是環保,口味還是營養做的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價格。

市場經濟下。

價格和價值始終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至於我們爲什麼不待見人造肉?

一是因爲我們本就有喫豆製品等“素肉”的傳統,這讓我們對人造肉更挑剔。

而是現有人造肉的口感一般也就罷了,價格居然也不便宜。

更大的問題是:

澳大利亞每年人均肉類消費123公斤、美國每年人均肉類消費117公斤、阿根廷每年人均肉類消費115公斤、以色列每年人均肉類消費102公斤、巴西每年人均肉類消費92公斤、英國每年人均肉類消費82公斤……

中國每年人均肉類消費只有62公斤。


這也是大家吐糟中國菜剛剛實現喫肉自由的原因。

更糟心的是:

美國等發達國家自己大喫大喝也就罷了,還動用媒體、NGO和環保組織、環保主義者搞什麼“道德綁架”。

就算我們已經承諾了雙碳減排。

一些國際資本和環保NGO依舊咬着我們不放。

《大西洋月刊》:中國對肉的喜愛威脅到了綠色環保運動;

《經濟學人》:地球需要中國剋制自己對肉的渴求;

《時代週刊》:中國通過從菜單上撤掉肉類來改變世界;

還有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的CEO放出狂言,“中國人每喫一塊肉,亞馬遜雨林就冒出一股煙......”

至於這一次。

資本家們爲了自家人造肉的銷路。

開始從我們內部突破了。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我國有大約5000萬全素和半素素食者。

市場固然可觀。

但是喫素終究只是個人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