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導一個人改變嗎

昨天聽到一段比較悲觀色彩的話:一個人成長到二三十歲後,如果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後就很難改變了,可以說是改變不了。

俗話有云:三歲看八十,還有一種說法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那麼,你怎麼看呢?

以下是我的一點點看法。

首先,我認可“原生”的影響可能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

一個人的出生,他的基因,他的原生家庭,他的地理環境等等,往往會奠定了這個人最初的觀念,塑造了他作爲一個獨立的初級屬性,而且這些屬性一直都在,可能會影響他今後的每一步,影響他每一次的判斷,從而導致出不同的結果。就如那句話說的“性格決定命運”,“當你尋找通往羅馬的道路時,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

同時,我也同意“灌輸式”的教育或者說講道理是無法改變真正改變一個人的,至少幾乎無法實現根本的改變。

因爲我很認同:人是很難真的做到所謂的感同身受的。即使你通過閱讀,通過交流,有所感悟,甚至是頓悟了,決心做出一些改變,這些改變也可能也只是嘗試性的,是否能真的從內而外的質變,可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另外這些嘗試行爲很可能是出於當時的一些具體原因,而非來於自己的本心,從而,這個改變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改變而中止,一朝回到從前。

那麼,是否真的有可能引導一個人真正的改變呢?

也許是我太樂觀了,在我看來是可以的。只是這份“引導”與其說是引導改變,不如說是引導對方去經歷一些事情,引導對方換一個環境。只有全身心沉浸式的體驗,各種感官全方位的去感受後,纔可能誘發人作爲一種高適應力的物種,去通過適應環境的行爲,而收穫到一份勝利的喜悅,或是一份極度壓抑的失敗。但不論是哪個結果,這個刺激都是巨大的,他會從中獲得自己的新的觀點。這個做法有一點類似“知行合一”,或者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樣的吧。

總結來說,我支持不破不立這個觀點吧。要改變什麼,也就是要打破什麼。打破後,在適當的環境和催化劑的作用下,是可以發生質變的。有點像是化學反應。

改變也好,不變也罷,從生理上來說,我們每隔7年,全身的細胞,絕大多數都發生了更替,我們變了嗎,好像沒變,也可能已經變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