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我》雷雷不肯爬山:傅首爾一招搞定!

在最新一期的綜藝《不要小看我》中,節目組安排孩子們爬山,辯手傅首爾跟丈夫老劉作爲助力官,帶着一組孩子從陡峭但路程短的一條棧道往上爬。

男孩雷雷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傅首爾略帶誇張地誇獎他說:“哎呀!雷雷你爬這麼快啊!”

傅首爾這麼點名誇獎雷雷是有原因的,剛纔在山下開始爬山的時候,雷雷跟傅首爾因爲其他事情耽擱了,雷雷鬧着不肯爬山。

脾氣暴躁的雷雷一邊哭一邊跳着喊:“我說我不想爬山!我說我累死了!我要飛到山頂上!”

不愧是資深的“傅媽”,傅首爾不僅幫雷雷揹包,還一直拉着雷雷的手,不讓雷雷賴着不走,一邊還要開導雷雷。

看到雷雷堅決不肯繼續爬山,傅首爾也心疼他,建議他坐車去山頂,但是雷雷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說明雷雷至少有爬山的體力的。

這可怎麼辦?雷雷既不答應坐車,也不停止喋喋不休的哭鬧,傅首爾下一秒就癱坐在地上說:“我也不想走了!”

雷雷瞬間愣住了,立馬說:“那不行!你必須得堅持着!”你看局勢頃刻之間扭轉過來了,不得不說傅首爾真的是“育兒高手”。

這一招就叫“反向激勵法”,是教育者通過向孩子的心理施加反向的負刺激,來激發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的方法。

而且這種方法適用於像雷雷這樣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比較強烈的孩子,因此傅首爾剛準備開 哭,雷雷就表態:“可是我想去山頂上!”

如果你家也有雷雷同款孩子,那麼這一招或許你也可以試一試,不能說“藥到病除”,但至少能夠改善孩子的脾氣,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1】

“反向激勵法”適合哪類孩子?

當雷雷表態想去山頂上的時候,就說明雷雷是個不服輸的孩子,但是他這樣又哭又鬧的狀態,一路上肯定得累死傅首爾。

因此傅首爾趁機說:“你跟我這樣吵,我還幫你拿書包,我也累啊!那你別吵了行不行?”

雷雷終於答應說:“行!”傅首爾當然立馬站起身來,並且安撫雷雷說:“老師幫你拎包, 你爬上山行嗎?”

此時的雷雷,雖然情緒還沒有完全平復下來,但是至少不再哭鬧,也願意跟着傅首爾一起往山頂爬了。

傅首爾事後分析說:“雷雷在山腳下的時候,幾乎是完全放棄和崩潰的狀態。”但是雷雷爬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爬山並沒有那麼難。

其實傅首爾知道,雷雷是願意爬山的,但是內心需要尋求一些鼓勵,雷雷這樣好勝卻又自尊心強的孩子,反向激勵法的使用效果就非常好。

說句實話,我之所以跟父母推薦這種教育方法,是因爲我也養了一個比雷雷還難搞的兒子,不僅高度敏感,脾氣急躁,更是倔強聽不進父母的建議。

記得兒子大概6歲時,我帶他去參觀一個樓盤開業搞的恐龍展活動,其實就是開發商圍起一塊大空地,放了一些超大的恐龍模型,現場在循環播放模擬的恐龍叫聲。

兒子原本是個資深“恐龍迷”,各種類型的恐龍如數家珍,而且這個活動也是兒子在幼兒園門口拿到的傳單上知道後,強烈要求我帶他去的。

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等我買了票後,兒子站在門口堅決不進去,我蹲下身問他怎麼了?是不是想上廁所?或者是想喝水?

可是他卻一句話都不回答,就是低着頭,我想把他拉到一邊來,他也是紋絲不動,甚至直接甩開我的手,大喊着:“不要碰我!”

僵持了一會兒,我對他說:“你是不是害怕恐龍的聲音啊?不然我們就回家吧?” 他立馬擡起頭說:“不要回家,我們現在進去。”

我心裏在偷笑,因爲剛纔我觀察了他,一旦聽到超大的恐龍聲音,他就會不自覺地瞪大眼睛,說明他內心深處有點害怕恐龍的聲音。

但是他的這種懼怕又不想表現出來,我用一句話反向刺激了他,才讓他敢於鼓足勇氣進去,而不是母子倆繼續僵持下去。

【3】

如何運用“反向激勵法”?

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爲科學家斯金納提出“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認爲人或者動物爲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爲作用於環境。

當這種行爲的後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爲以後會重複出現;當這種行爲的後果對他不利時,這種行爲就減弱或消失。

因此,父母要經常肯定孩子的行爲,這就是“正向激勵法”,而與之相對應的“反向激勵法”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確認孩子個性倔強、脾氣暴躁。

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在《還鄉》中說,凡是個性強的人,都像行星一樣,行動的時候,總把個人的氣氛帶了出來。

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天生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逐漸認識並掌握孩子的性格特點,倔強、敏感而且暴躁的孩子才能適當刺激。

尤其是孩子在6歲之前,更容易依據天性,隨心所欲地想鬧就鬧,明明想做好一件事情,卻因爲一點不如意,就跟父母各種不依不饒。

其次,排除其它原因,明確需要刺激。

傅首爾在拖着雷雷不走之前,特意問雷雷要不要坐車,就是想看雷雷的身體是否能堅持爬山,雷雷不答應坐車後,傅首爾才癱坐在地上的。

“反向激勵法”不是孩子一哭鬧就用,父母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孩子如此表現的原因,先把所有客觀原因排除掉。

只有在明確孩子只是需要刺激的時候,父母才能出手,不然弄巧成拙,反倒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崩潰,更加無法收場。

第三,適當使用此法,不能頻繁使用。

即使在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後,父母也要慎重選擇使用“反向激勵法”,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正向的鼓勵,畢竟“良言一句三冬暖”。

另外,父母在選擇反向的語句時,一定要避免說針對孩子人格的話,而是要就事論事,比如可以說:“這件事做不好就算了吧!”不說:“看你這樣,就知道做不好這件事!”

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再小的孩子都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父母看似一句無意的話,會在孩子內心留下深刻的痕跡。

【4】

“反向激勵法”的使用基礎。

有一位名叫劉建紅老師,寫了一篇《一種特殊的激勵方式——反向激勵法》的教學論文,開頭就寫了自己讀書時的經歷。

她當時的成績並不突出,班主任老師對她說:“劉建紅,劉老師說你物理成績不錯,怎麼我就沒看出來?”

後來,她在半年時間裏,把學習成績從全校100多名提高到30多名,順利考上了好大學。

劉老師在論文中指出,想要有效地使用“反向激勵法”,首要的條件是“應具有良好的師生 關係”。

其實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反向激勵法”的使用基礎,就是父母跟孩子之間擁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就是彼此要相互信任。

前幾天,閨蜜小敏跟我講,她兒子樂樂特別喜歡樂高玩具,但這一回剛買的一款保時捷,因爲難度比較大,樂樂拼着拼着生氣了。

小敏就說:“哎呀!拼不好就別拼了!”她的本意是激勵樂樂,孰料樂樂真的一把將所有的零件推到地板上,客廳裏一片狼藉。

小敏對樂樂的態度很不滿意,其實她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爲平時母子倆總是劍拔弩張,樂樂纔不願意聽到媽媽這樣說話的。

說到底,所有的教育方法的基礎,都是建立在父母跟孩子之間和諧關係之上的,“反向激勵 法”當然更是如此。

期待所有的父母,都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懂得正確運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