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變了嗎?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者,教學相長也。

誰曾想到在古人眼裏那麼崇高的一個職業放到當今社會門檻竟會這麼低。尤其是在大學裏,我對“教師”這個詞有了個新的認識。

評價教師一般從兩個角度來說:能力和責任。就拿我身邊的教師說,從劣到優,沒能力的萬能法寶就是在課堂上就是讀ppt,有時候甚至連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麼,更別提有同學提問了。拿經濟學來說,一個很簡單的邊際替代率的函數圖像,老師對着圖上的abcd德爾塔咕噥了半天都講不出個所以然,在這個知識點上她足足磨了三分鐘,讓我回憶起高中上家教課時每秒都是真金白銀的感覺,而她就是在這麼嘩嘩地“扔錢”。

中等能力的老師往往很受同學歡迎,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往往很佛系——脾氣好、講的清楚。但是他們是一羣自由主義者,他們把工作與閒暇的時間分的很清楚。這麼說吧,就是你跟着她好好學習肯定能有個不錯的成績,但是假如你上課遺漏了一些點,在問他們時,他們如果發現這不是重點考點,很可能“懶得”再講一遍。有時候,我能清楚地感覺到老師的含糊可能是因爲不知道,但是我在大學從未見過一位願意探索自己知識盲區的老師,所有人都急於把我打發走以掩蓋他們的無知。

對於高能力的老師我不好多說什麼,厲害的人時間總是很寶貴,他們把時間花在學術研究上我們也沒什麼可說的。說到這,我想起了行政法老師講行政賠償說舉的一個例子:有一份資源能拯救三個工人或一個科學家,但是爲了長遠考慮,國家毫無疑問會選擇後者並且給予前三個人的家屬行政補償。可能我舉的例子太過激進,不過大概意思是能通過這個例子表現出來的。我理解教授級別的老師有很多正事要忙,我在網上問問題可能無法得到及時的回覆甚至會打擾他們,所以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和方式,在課前,同學們都還沒到教室的時候,我第一個衝到教室想他請教學習課程的方法和重點,然而得到的只有三個字:多看書。然後他繼續看他的手機。還有一位老師,微信用得就和在水裏沉浮的馬航一樣,不僅聯繫上她的機率微乎其微,她的話也像是破碎的拼圖讓你摸不着頭腦,比如:

“老師,學長學姐說您的課考試比較難,我想請教您一下怎麼能學好考高分?”

“課程,跳一跳才能夠得上!成績一出,他們很高興。”

再比如她說我的ppt不夠完美,我向她請教,她回到:

“層級。另,注意統一。”

我就……**&%

還有,最讓我生氣的一個點就是很多老師喜歡說:“如果同學們有問題下課請及時與我交流……”然而,真的等你問了你才能發現這只是老師的“漂亮話”,畢竟大學真的跑去問問題的還是少數,在我看來,他們這麼說只是爲了給同學們留個認真負責的印象好應付學生評價罷了。當你真的去問她了你就會知道收到的大多都是“我講過,你去問同學吧”“回去看這部分的書”或者是一份讓人云裏霧裏的回答。雖然是老師講不清楚,但是你若敢追問一句,迴應你的極有可能是一張不耐煩的臉。我承認我慫,看着老師這樣子一般也就灰溜溜的走了。我會自己研究,但是通過百度、知乎得來的東西總讓人覺得差點意思。

世上並非是沒有好的老師。大學期間,有四五位老師對我的幫助讓我沒齒難忘,但是這個數字比起我所接觸過的老師實在太少了,何況我說的這幾位老師也只是責任感上的優秀,對我的實際幫助還要另說。我是個非常敬重老師的人,但是如今的“師”道真的讓我產生了懷疑:是老師這個職業變了還是大學老師都是這樣?是我個人的問題還是“師道”的問題?我們學生尚有德育素質評價,師德問題什麼時候才能擡上面兒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