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眼男孩”的故事淚流滿面

文/蓮柔漪

閱讀《屍語者》這本書,真的重新對“人性”這個詞語有了新的概念和定位,重新審視“人性”。

其實對於現實,往往更加殘酷,只是我們接觸的太少,對“人”瞭解的還是太少了,但是我依然相信。

人還是善良的,好人多,壞人少,人在激動和極端的情況下,真的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但是對於小孩子下手,我真的不能忍。

所以人要想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學會冷靜很重要,畢竟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隻要觸碰到了法律界限,會受到應有的制裁。

這書中有許多的案件,發生的故事。什麼都是一樣,單單看表面,是什麼都得不到的,也看不到的,都需要深入挖掘。

表面看到的,也許影響到我們自己的主觀判斷,結論也是錯誤的。

所以法醫解剖屍體,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查看到的蛛絲馬跡,不僅能夠幫助找到線索證據,幫助破案,還能夠還給死者一個公道,就是死也瞑目了。

雖然人死了,兩眼一閉離開了這個世界,可是死者也需要被尊重,也想要真相。

我們看不到這個世界的黑暗角落,不是沒有,是有人替我們早一步發現,並且負重前行,幫我們驅逐黑暗,帶來光明,伸張正義,所以我們要感謝軍人、警察等相關部門、法醫等工作人員。

這本書拉進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接近法醫和刑警,讓我們能夠有機會更加深入的走近他們的世界,瞭解到他們所處的環境,知道他們如何的艱苦工作。

也會因爲案件中抓住真正的兇手感覺如釋重負,喜形於色,更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領悟,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是罪有應得。

這本書有許多的案件小故事,其中一篇大眼男孩的故事,我讀完後,真的就不行了,因爲做爲兩個孩子的媽媽,一看到關於孩子的內容就會爲之動容,觸動了我最柔軟的心。

秦明在大學畢業實習期階段,是在醫院的各個臨牀科室度過的,他的第一個科室就是腦外科,遇到了小青華,那時候他只有四歲,眼睛大大的,長得非常招人喜歡。

雖然確診得了腦癌,但是他依然是一個活潑愛笑的小男孩。

秦明步入法醫行業,再次見到小青華的時候,他已經六歲了,書中有這麼一段描述:

“多麼可愛的一個孩子,還沒有來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生命就開始進入了倒計時。關鍵是他那樂觀、勇敢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一個六歲的孩子,知道自己父母的苦,面對死亡沒有絲毫的恐懼。”

秦明回到宿舍,拿出自己的一小筆存款,而且他的室友們也受到他的影響,紛紛慷慨解囊,雖然數目不多,但是他也到玩具店給小青華,挑了一件小禮物。

可是他絕對想不到,當他到達醫院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池塘周圍,圍滿的醫生護士和病人家屬,聽到的是一片哭聲。

而且是一張熟悉的臉,一雙熟悉的大眼睛,眼睛裏還殘留着驚恐無助的眼神,死者就是那個惹人喜愛,讓人心疼的小男孩——小青華。

也絕對想不到這場令人心碎的事件,是小青華的父母商量後決定的,親自動手的是小青華的爸爸。

一是小青華的腦癌的治療費用實在太高了,二是小青華常年被病痛折磨,看見自己的孩子總是頭痛、嘔吐的樣子,父母的心裏不好受,沒辦法看着他那麼痛苦。

可是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說身爲親生父母,就真的忍心害死自己的孩子?將孩子溺死在水裏面,孩子本身就帶着病痛,還讓他如此痛苦的死去,結束生命的方式也是太殘忍。

“虎毒不食子”

如果不想讓孩子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直接放棄治療,在家裏陪伴着他走到生命的終點不好嗎?非要如此殘忍?

當然,可能我沒有那種被逼到絕境的感覺,更沒有崩潰到那種邊緣的感受,去設身處地的想象小青華父母的痛苦與無助,或者他們的無可奈何。

只是,當看到小青華的父親對罪行供認不諱,一五一十交代的時候,我真的不行了,一直髮呆的看着窗外,沒有再繼續往下閱讀,有什麼劃過了臉龐,原來是從眼睛裏面流下的淚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