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眼男孩”的故事泪流满面

文/莲柔漪

阅读《尸语者》这本书,真的重新对“人性”这个词语有了新的概念和定位,重新审视“人性”。

其实对于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只是我们接触的太少,对“人”了解的还是太少了,但是我依然相信。

人还是善良的,好人多,坏人少,人在激动和极端的情况下,真的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是对于小孩子下手,我真的不能忍。

所以人要想办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很重要,毕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只要触碰到了法律界限,会受到应有的制裁。

这书中有许多的案件,发生的故事。什么都是一样,单单看表面,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也看不到的,都需要深入挖掘。

表面看到的,也许影响到我们自己的主观判断,结论也是错误的。

所以法医解剖尸体,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查看到的蛛丝马迹,不仅能够帮助找到线索证据,帮助破案,还能够还给死者一个公道,就是死也瞑目了。

虽然人死了,两眼一闭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死者也需要被尊重,也想要真相。

我们看不到这个世界的黑暗角落,不是没有,是有人替我们早一步发现,并且负重前行,帮我们驱逐黑暗,带来光明,伸张正义,所以我们要感谢军人、警察等相关部门、法医等工作人员。

这本书拉进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接近法医和刑警,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加深入的走近他们的世界,了解到他们所处的环境,知道他们如何的艰苦工作。

也会因为案件中抓住真正的凶手感觉如释重负,喜形于色,更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领悟,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是罪有应得。

这本书有许多的案件小故事,其中一篇大眼男孩的故事,我读完后,真的就不行了,因为做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一看到关于孩子的内容就会为之动容,触动了我最柔软的心。

秦明在大学毕业实习期阶段,是在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度过的,他的第一个科室就是脑外科,遇到了小青华,那时候他只有四岁,眼睛大大的,长得非常招人喜欢。

虽然确诊得了脑癌,但是他依然是一个活泼爱笑的小男孩。

秦明步入法医行业,再次见到小青华的时候,他已经六岁了,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生命就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关键是他那乐观、勇敢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一个六岁的孩子,知道自己父母的苦,面对死亡没有丝毫的恐惧。”

秦明回到宿舍,拿出自己的一小笔存款,而且他的室友们也受到他的影响,纷纷慷慨解囊,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他也到玩具店给小青华,挑了一件小礼物。

可是他绝对想不到,当他到达医院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池塘周围,围满的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听到的是一片哭声。

而且是一张熟悉的脸,一双熟悉的大眼睛,眼睛里还残留着惊恐无助的眼神,死者就是那个惹人喜爱,让人心疼的小男孩——小青华。

也绝对想不到这场令人心碎的事件,是小青华的父母商量后决定的,亲自动手的是小青华的爸爸。

一是小青华的脑癌的治疗费用实在太高了,二是小青华常年被病痛折磨,看见自己的孩子总是头痛、呕吐的样子,父母的心里不好受,没办法看着他那么痛苦。

可是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说身为亲生父母,就真的忍心害死自己的孩子?将孩子溺死在水里面,孩子本身就带着病痛,还让他如此痛苦的死去,结束生命的方式也是太残忍。

“虎毒不食子”

如果不想让孩子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直接放弃治疗,在家里陪伴着他走到生命的终点不好吗?非要如此残忍?

当然,可能我没有那种被逼到绝境的感觉,更没有崩溃到那种边缘的感受,去设身处地的想象小青华父母的痛苦与无助,或者他们的无可奈何。

只是,当看到小青华的父亲对罪行供认不讳,一五一十交代的时候,我真的不行了,一直发呆的看着窗外,没有再继续往下阅读,有什么划过了脸庞,原来是从眼睛里面流下的泪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