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對了,教育就簡單了》收穫及感受


阿媛閱讀《方法對了,教育就簡單了》摘記文中要點如下。

取法乎上

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


爲己:提升自己

1  學習

2與人溝通

3應對壓力


學習力(合力)=動力–阻力

學習的四個層次

1不知道我不知道

2知道我不知道

3知道我知道

4不知道我知道


心態 :

關注他人的不是 ;看人看優點和長處

魏書生說,“看別人是天使,就生活在天堂中,看別人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 。”

心想好事好事成。心想壞事壞事成。

學習儘可能調動多種感官,多元、生動的學習,腦子有畫面感。

NlP觀眼知心術。

任何行爲背後都有積極的動機。


  ✔如何走心的學習,讀此書後,我總結如下:

興趣 ☞學習☞ 回憶(畫面、聲音、感覺) ☞找線索、關鍵信息

✔如何破解學習中的習得性無助,持積極信念呢?

給予其積極的正向評價。

改變評價標準,是破解學習中習得性無助的有效途徑。


✔NLP行爲發生策略

價值是行爲的原動力,

信念是行爲的門檻,

能力是取得價值的保障,

積極的正向評價給行爲帶來持續動力。

【注意負向激勵的“副”作用 】


✔NlP行爲分析策略

先看行爲者的積極動機,再看行爲的結果。

看是否符合三贏的策略,“三贏”我好,你好,大家好。


✔NLP溝通原則:先跟後帶(同“全腦教養法”)


固定型思維=限制性信念

成長型思維=用nlp方法破除限制性信念

✔感知位置技術(空間換框)

有抽離技術和結合技術


✔亞感元調整技術(矯正學生學習偏科)

通過改變腦中不像聲音去改變感覺。畫面的亮度,清晰的程度,色彩,遠近,大小,物體的輕重,冷熱,軟硬等。


✔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習要先框架後裝修

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閱讀,備課策略等等。


本書讀後還兩個問題:

1、EFT情緒調整具體指的是什麼?

2、學習上如何追求深層的邏輯?




以下是閱讀感悟和收穫

我認真拜讀了範校長NLP教育整合,合上書,心中升起無限的快樂!NLP這麼好用的方法,真的應該讓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學習一下,無論是教育思想,心態的調整,還是在教育細節上。

學習方法的指導,範校長在書中的運用,猶如一堂又一堂生動豐富的NLP實踐課,令我羨慕,令我讚歎,令我敬佩。我彷彿走進書中,變成一個好奇的小孩兒,靜靜的在一個角落裏看着範校長親自教授NLP教育之道。

範校長的經驗案例看似簡單,運用自如,這裏有他幾十年的教育經驗和智慧的積累與整合。大道至簡,學會更自如地運用,纔會讓我們受益。範校長的智慧和經驗帶我們找到對的方法,推開教育之門,我們感覺到的是收穫與快樂。

範校長NLP教育整合,你也許從很多教育類書籍中找到類似的方法和應用的影子。巧妙之處就是範校長取其經驗的大智慧,將其整合出更積極的教育思想和更實用的靈活的方法。我暫時想到自己讀過的一些書,例如正面管教,全腦教養法,成長型思維,終身成長等。如果讓我推薦更高效、快捷實用、易操作的書,我一定推薦範校長的這一本。


範校長的NLP教育整合,具體應用在學生的偏科調整,考試焦慮,閱讀技術指導,學習動力的指導等,簡單、快速、神奇,而且療效很好!

接下來結合我自身的感受,淺談一下NLP技術中的先跟後帶,這讓我想到全腦教養法,並且覺得理論是相通的。全腦教養法中說,事情發生的時候,孩子會生升起各種情緒的,這個時候情緒腦開啓,可能會緊張,恐懼,擔憂,生氣,憤怒,難過。

此時我們應當引導孩子先處理情緒。當孩子很小或是他還沒有學會處理情緒的方法的時候,更要有成人的陪伴和幫助與指導,認識情緒、接納情緒、與情緒共處、允許情緒的進入和流通之後,纔會轉化情緒。

許多大人面對事情時很着急,大人們彷彿只看到事件,看不到孩子,不允許孩子有情緒,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就想要一個好的結果,就想要孩子朝着一個好成績不停的努力。你知道孩子是有靈性的人,他並非機器人,你設定了什麼程序,它就會按照這個程序不停的運行,孩子有時會卡在情緒裏,這時我們就要幫助他們處理情緒這部分的問題。

情緒的接納,被安撫和關懷之後,孩子纔會放鬆,只有情緒腦放手了,掌管智慧和理性的邏輯腦纔會開始工作,這個時候引導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找出失誤或錯誤中的,哪些是可以改進的,哪些有積極正面的成分,孩子纔會從中總結經驗,學習到更多,思考如果以後發生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處理。如果孩子一直處在情緒之中,孩子是無法進入到下邊的學習思考和總結經驗這個環節。

NlP中的先跟後帶也是這樣的,既體現了對孩子的人文關懷、理解和愛,又有接納和肯定孩子做的好的一面,即正向反饋。找出值得認可的行爲和動機。就算什麼也找不到,你總可以接納和認可孩子的情緒,因爲情緒沒有好壞與對錯。在你的認可與接納的時候,就跟孩子同頻,跟孩子相靠近了,接下來就是帶孩子一起完善、解決問題了。

許多家長習慣批評和指責,這隻能與孩子越走越遠,無法同頻,不能更好的引領孩子反思和學習。

運用這一技術有個問題需要注意,有的家長覺得先跟後代如此簡單,不加思考,照搬照抄,照貓畫虎。舉個例子來說。

“你和同學打架,是因爲他拿你的東西,你很生氣,你想維護自己的權益。” (好,這個跟的很好沒問題,關鍵點在下面 )

孩子眼前一亮,家長沒有批評我,挺理解我,心中一暖,點點頭說,“是的!”

你看NLP技術,我很快就學會了,用上了 ,真是拿來就用啊,我先跟後帶也跟上了,接下來就帶唄,就是教育他唄。

“你看你打人也不對呀,你下次別打了,告老師,你出手太狠了吧。他拿你的東西,你也不該…呀 ”就這樣,你巴拉巴拉說了一堆的大道理。有的時候容易在這裏卡殼,這樣的“帶”法就是用錯了方向。

“帶”是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不是家長硬生生灌輸教育思想。如果孩子卡殼,我們家長可以適度的引領。


範校長是帶領學生自己用心去思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學生沒有思路,可以給他些小提示,“帶”是“帶領”是“引領 ”。

初學很容易自以爲是,用偏。過多的說教不是真正的“帶”。這是我自己用偏之後,也曾失敗好多次,回過頭來發現自己掉進去的坑,在此寫出來提醒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