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跳出來反對幼兒園園長的三觀

C園長今早分享瞭如下文字

今早遇到兩個場景跟大家分享:

場景1.送孩子的是一位媽媽和一個姥姥,姥姥追着孩子從出口要進校園,媽媽趕緊制止,說:學校有規定,就要遵守,姥姥說:那孩子想從這進去,也追不上啊,媽媽很生氣,大人怎麼能聽孩子的,要大人幹什麼?我不由得敬佩這位家長,這種三觀正確的家長,孩子怎麼能不優秀?

場景2:一個孩子幾次三番要從出口出去找媽媽,我只好攔住孩子,防止孩子出去找媽媽,我只好出來找到這位媽媽“這位媽媽你怎麼還不離開”,媽媽說,“兒子讓我在這看着”,我說了“你看的結果就是孩子被弄哭,三番幾次要出來,請你馬上離開”,媽媽說,“我兒子讓我在這看着”,我生氣的說,“你一個大人怎麼能聽孩子擺佈呢,趕緊離開,不然請把孩子帶回去”。

正好兩個場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你選擇了多麼好的學校,而是你作爲父母給了孩子怎樣的教育和榜樣。(上面的文字是園長的分享  )


從C園長以上的文字中我大概瞭解到她的意思,家長要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家校合一,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好孩子。

場景一,家長很配合園裏工作,園長給予肯定。

場景二中的家長可能忘了幼兒園告知的制度,就是新入園的小孩可能會哭鬧,家長一定要送完孩子就走,不要在幼兒園門口停留,園長還是希望家長能夠多多配合。

但是我覺得園長和家長的溝通當中 ,不恰當,使用暴力的溝通方法,沒有尊敬家長和孩子。

園長的發心是好的,我覺得她沒有用直接的表述方法。

恕我說話直接,此刻我有和她不一樣的觀點想要表達。

提到幼兒教育,我們要真誠、真心的對待家長和孩子。幼兒園不是絕對權威,家長也不是絕對的權威。無論誰都不能站到一個至高點上去指責另一方。即使是幼兒園園長也不應該批評斥責家長。幼兒園是什麼地方啊,就是幫助家長也協助孩子成長的地方。作爲幼兒園負責人我們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真心實意的爲家長和孩子們考慮和服務纔是硬道理。


場景1.送孩子的是一位媽媽和一個姥姥,姥姥追着孩子從出口要進校園,媽媽趕緊制止,說:學校有規定,就要遵守,姥姥說:那孩子想從這進去,也追不上啊,媽媽很生氣,大人怎麼能聽孩子的,要大人幹什麼?我不由得敬佩這位家長,這種三觀正確的家長,孩子怎麼能不優秀?

媽媽堅持她的認爲規矩沒有錯,她需要溫和而堅定、耐心的講給老人聽,解釋給老人聽。不尊敬老人,給孩子能留下什麼好榜樣呢?

如果媽媽一再堅持要遵守幼兒園的規定,孩子沒有聽到或是已經跑了,又追不上,那就讓孩子去吧,因爲到了是幼兒園的門口,自然有幼兒園的負責人和老師在門口迎接, 老師會把好這一關,告訴孩子不能從出口進入幼兒園,要走入口處 。

有的時候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去承擔自然後果。姥姥追不上也不用擔心。媽媽和姥姥也不必因爲此生氣和鬧矛盾。

這個時候的媽媽變成了一個小孩子,她彷彿又回到她的童年,她的沒有成長好的那部分和不成熟的表現,纔會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遇到困境。甚至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和自己的母親鬧矛盾。


場景2:一個孩子幾次三番要從出口出去找媽媽,我只好攔住孩子,防止孩子出去找媽媽,我只好出來找到這位媽媽“這位媽媽你怎麼還不離開”,媽媽說,“兒子讓我在這看着”,我說了“你看的結果就是孩子被弄哭,三番幾次要出來,請你馬上離開”,媽媽說,“我兒子讓我在這看着”,我生氣的說,“你一個大人怎麼能聽孩子擺佈呢,趕緊離開,不然請把孩子帶回去”。

這裏的園長顯然是被孩子哭鬧的情緒點燃了。在早晨入園時,老師都不希望孩子們出現哭鬧場景。第一是影響自己的好心情,第二是怕影響自己幼兒園的形象問題, 笫三也怕家長不放心把孩子放在這裏、不信任幼兒園 。

這位園長過來指責媽媽爲什麼還不離開。 家長不應該受到幼兒園的指責。家長和幼兒園都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應該是合作的關係,而非相互指責和抱怨。幼兒園有什麼樣的規矩,應該在孩子入園前開家長會,和家長們商量好,達成一致。得到家長們認可,家長會全力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如果家長有哪些不認可不能理解不能配合的,或者有哪些困難,一定要向幼兒園的老師提出需求幫助,溝通好是重要前提。


這位媽媽做的沒有錯。因爲孩子和她說要她在這裏等待。這是他們母子間的協定,這位母親也說話算話,和孩子定好的事情就照辦 。

因爲孩子想試探大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想確立安全感,他還有疑惑和不解之處,還想看看大人是不是真的說話算話,孩子在考察對大人的信任。

在孩子要求從門口出來找媽媽的時候 各位園長應該溫和而堅定的阻止他,即使他哭鬧,園長可以抱着他不讓他出來。 溫和而堅定的告訴他,媽媽要去上班了,你也要進入幼兒園,開啓你一天的工作了,我知道你離開媽媽很難過 你可以哭,你可以想她。下午的時候她會來接你的。抱着他讓孩子哭泣,孩子發泄一陣自己的情緒就好了。(這個時候很考驗老師的耐心,尤其是早晨入園的時候,老師們都急匆匆的想把孩子們安頓到教室裏。急着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老師們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這個規矩不能破 ,就是他們的園長或者老師萬不能讓孩子從門口出來 ,他可以遠遠地望着媽媽離開,或者他可以和媽媽遠遠的對視。

媽媽和這個孩子的約定,那是他們兩個人的事,讓他們彼此心照不宣的去遵守吧。帶孩子進去之後,園長可以和媽媽溝通一下,孩子不捨得離開媽媽而鬧情緒,媽媽此時應該怎樣做,可以建議媽媽溫和而堅定的執行離開那個方式,或者繼續和孩子進行其他的協商。


但是重點是,園長不能夠在孩子面前指責媽媽的不是。無論是孩子還是媽媽都不應該受到指責,他們都需要得到尊重、理解、支持與幫助。

人跟人之間應該多一些理解和關懷,無論我們是身處哪個場景之中,人與人都應該是關懷和友愛的,在幼兒園中,更要是體現人文關懷的地方。

學校不應該指責家長,家長也不應該指責學校,而是當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互相探討,一起想辦法,看看彼此能給予對方怎樣的幫助,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多數時候家長把孩子所面臨的問題和困擾推給學校。學校也經常把孩子的問題推還給家長。有的學校教了很多的教育方法,家長就是不照做,。學校認爲照做的家長就是“優秀的家長”。也發現很多家長表面上是很按照學校的方式去教孩子和指導孩子,但是孩子狀態依然不是那麼理想 ,沒有進步的跡象。

家長不能只流於表面的形式,而簡單的去照學校的要求去做,而是真正的弄明白學校爲什麼要求這樣去做背後的原因。我們做家長的爲什麼要去配合 ,然後能夠給予孩子真正的關懷與幫助,如果真的遇到困難了,也要和學校及時的商量和溝通,請求老師們的協助 。


我們目前的教育都是單邊的。老師忙老師那一邊,家長忙家長那一邊,雙方缺乏有效溝通交流和理解。往往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雙方都很着急,互相指責攻擊。其實“相互指責,推卸責任,互相抱怨”這個問題在家庭中也經常能看得到 。

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 ,家庭中的成員們卻在互相的指責,夠幫助到孩子什麼?這個時候大人們都陷入到情緒化當中,沒有人關注怎麼幫孩子解決問題。陷入到羣體無意識羣體焦慮,這也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當下社會的焦慮,集體焦慮 。

有一點點問題,一點點不順利,家庭就會崩潰。大家不是合作共贏,而是互相的攻擊指責 。

家庭方面和學校方面也沒有達成很好的合作。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指責和找毛病,這僅僅陷入“歸因論”,而沒有導向“解決問題”這個層面。


我們似乎忘了,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想要培養一個有健全心靈、健康身體,能夠爲社會做貢獻,自己幸福,也幸福他人的,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

我們生怕自己的孩子出現任何問題 ,只要出現問題就會崩潰。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這個問題的出現就是教育機會的來臨啊。這樣的教育機會出現了,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正是我們引領他,幫助他的好時候 ,我們爲什麼害怕這樣的機會的來臨呢 ?可見我們的心智是多麼的不成熟啊!


當下的社會一片的混亂和焦灼,我們也經常忘了方向。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究竟要把孩子帶向何種方向 ?所以我看清這個社會能夠放慢腳步,等等我們的靈魂嗎?

我們重視孩子的才藝的培養,希望孩子鍛鍊好身體,上一個好學校,將來找一個好工作,找一個好對象,生一個好孩子。你卻忘了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純淨、美好的靈魂 。養育一個孩子要從身心靈各個方面培養,滋養他的心靈更重要  。所以我提倡人文關懷,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成爲“人”,一個有血有肉,有靈氣的人,一個充滿人文關懷,溫暖的人 !


這篇文章是上一年寫的,才翻出來。文中園長是我曾經一起教培的同學,她做幼兒教育工作幾十年了,經驗也很豐富。我寫此文,希望更多幼兒園園長、教育工作者,還有家長們看到,希望我們給孩子們更多的溫情關懷與鼓勵 ,而不是硬生生的說教,也不要用那些“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和自己不喜歡的方式”,用在孩子們身上。自己先成爲一個有人情味的人,然後引領我們的孩子也成爲一個溫暖的人。

謝謝大家!共勉!

希望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他人。點亮自己的心,也照亮他人的心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