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不怨不尤,勿忘勿助

1

今天讀“大善鑄心,命由心造”部分。

很喜歡這段話:從本質上說,命運是心的顯現。一個人如果非常自私,他就會看重得失,爲了維護自己,他不惜傷害別人,最終就會影響他的際遇和命運;一個人如果非常無私,他看重的就會是做事本身,他只在乎把事情做好,哪怕他的能力還不夠,只要他刻苦學習,奮發圖強,他也會讓自己成長,從而獲得更多的機遇。

從這個角度來看待命運,命運不是掌握別人那裏,恰恰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命運我做主。這一點,與儒家倡導的“修齊治平”是如出一轍的。

在我看來,佛學是追求真理、使人向善的。每天讀一點點這方面的書,清理清理自己的心胸,內心會擁有一種更爲平靜的力量。

2

曾國藩非常喜歡寫對聯,他把自己對人生的體悟寫成對聯,送給家人、朋友、下屬。他的對聯往往非常通俗易懂,但又非常深刻。他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閒的光陰。

天底下沒有一帆風順的境遇。一個組織爲什麼需要領導者?就是需要領導者解決問題,這就是領導者的價值之所在。如果組織的一切都非常順利,還需要領導者做什麼呢?因此領導者天然地就應該在一種不順利的狀態下開展工作,這是領導者面臨的常態。領導者必須坦然接受這種現實,學會成熟處理各種問題,而不是一遇到不順利就發牢騷。領導者在逆境中所必須學會的就是迎接挑戰。因爲當你一時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只能學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道光二十六年(1846),曾國藩在北京做京官的時候,他有一個叫黃延瓚的朋友被下放到外地做了地方官。地方官的特點,是案牘律例,各種雜事不勝其煩。曾國藩專門給黃延瓚寫了一封信,以耐冷、耐苦、耐勞、耐閒這“四耐”相贈:

弟有一言,奉吾兄於數年之內行之者,其曰“耐”乎。不爲大府所器重,則耐冷爲要;薪米或時迫窘,則耐苦爲要;聽鼓不勝其煩,酬應不勝其擾,則耐勞爲要;與我輩者,或以聲氣得利,在我後者,或以幹請得榮,則耐閒爲要。安分竭力,泊然如一無所求者。不過二年,則必爲上官僚友所欽屬矣。

我有一個字,可以供老兄你幾年之內遵行,那就是“耐”。不爲總督、巡撫這些大官所器重,要以耐得住冷落爲第一要務;生活有時可能會比較窘迫,要以耐得住清苦爲第一要務;衙門中值班不勝其煩,各種應酬不勝其擾,要以耐得住勞累爲第一要務;與我們級別本來差不多的,有的因爲社會上的虛名而得了利益,本來職位排在我們後面的,有的因爲找到靠山而得了好處,要以耐得住清閒爲第一要務。安於本職的名分,盡心盡力,淡泊恬然如一無所求。不過兩年的工夫,上司和同僚們就一定會欽服於你了。

這“四耐”的核心,其實就是耐心、耐煩。曾國藩所說的“耐”,不是讓人麻木忍受,不是讓人一味求全。一個人的能力,是需要時間去磨鍊的;一個人的價值,是需要時間去證明的。每個人都有職業的潛伏期、成長期,都有積蓄經驗和力量的人生階段。在這樣的階段,當自己一時還無法得到別人認可的時候,一定要反求諸己,不怨不尤。曾國藩曾經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這副對聯非常耐人尋味。上聯的大意是:當你人生一時並不順心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怨天尤人。遇到不順、不公就情緒化,就感到委屈,就憤憤不平,非但於事無補,反而自亂陣腳,受到最大傷害的一定是你自己。當別人認識不到你的價值的時候,說明你對別人的價值一定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大。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藉機反省,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問題,以及改進與提升的方法,從而以平和的心態,在自身的成長上下一番功夫,把不順、不公變成最好的成長機會。下聯的大意是:千萬不要因爲一時的不如意就消極怠工、輕易放棄,也不要因爲暫時的不順利就輕舉妄動、拔苗助長。這個世界很少有一帆風順、高開高走的人生,低開高走或許纔是大多數人的人生常態。所有的繁華,都一定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寂寞。哪一個成功者沒有承受過一般人不願去承受的煎熬,甚至是不足爲外人道的屈辱?如果因爲不順心就不耐煩,因爲不耐煩而更加不順心,你就只能變得越來越浮躁,最終必然一事無成。只要你保持沉潛的心境,耐心堅持,全力着眼於自身的成長,終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當年那株沒有多少人會放在眼裏的小苗,不知不覺之中,早已成了那棵被所有人仰望的參天大樹。

3

“耐”字,需要不斷修煉。

耐冷、耐苦、耐勞、耐閒這“四耐”,需放在現實中不時檢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