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看醫生時診斷模棱兩可,《風之岬》渡邊淳一解祕

我們去醫院看病時,有些醫生總是給出模棱兩可的答案,有時候我們真恨不得立即讀懂醫生那些符文似的診斷書,搞清楚到底是重病還是喫點藥就能好。

可是爲什麼醫生說話總是藏一半露一半呢?

或許看過《風之岬》的朋友能得到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渡邊淳一,他1963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不久後便開啓了寫作生涯,憑藉《死化妝》、《光與影》等小說獲得了日本各大重點文學獎,後來本《失樂園》,引發了熱議,這本書在二十多年前便傳到了中國,我也看過。

而今天要介紹的《風之岬》就是以他的行醫生涯爲藍本,創作的半自傳體。

從醫生到作家,再到知名作家,這一類的名人不少

或許研究人體,並透過人體看到人性,又或許在病患的痛苦中,體味到了人生百味,敏感又無法疏解,使他們棄醫從文吧。

魯迅:胸懷大志,愛國愛民的大學者。當他學醫歸來之後,本想做一名醫生懸壺濟世,救民水火;但是他看到清末民國時期,大多數國民的麻木不仁,他非常失望。他認爲,只有改變國民的劣根性,才能救中國。於是“棄醫從文”。

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是學醫,後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着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

馮唐: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臨牀醫學博士,婦科腫瘤專業,美國工商管理碩士。他利用閒暇寫了多個長篇小說和散文集,輕鬆拿下人民文學獎。

餘華:命運的順流而下當了好幾年的牙醫,“黑漆漆的口腔是世界上最美麗風景的地方”,他疲憊於病人口腔與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寫作成了他的新出路,他羨慕那些在文化館工作的人,不用準點上班,自由的生活。

著名的作家渡邊淳一,也是棄醫從文的典範。

我在少年時代也看過《失樂園》,當時是爲了獵奇,人到中年才明白,那是一種人性擴張到了極致,才發生的瘋狂扭曲。

《風之岬》講的是他在日本剛畢業分配到中心醫院,又被中心醫院調到鄉村小醫所行醫的經歷。

故事很簡單,敬介剛剛大學畢業,分配到了市醫院,卻因爲鄉村人手不夠,借調到那裏暫時工作。

市裏的醫生都有這個習慣,下放到鄉村行醫,這件事有利有弊,那裏風景優美,人性純樸,有優厚的待遇,留守之後回來還會變得有資歷。

壞處就是那裏太過於偏僻,病患也很多,而過去的醫生都沒什麼經驗,即便出了醫療事故,也無可奈何。

我們這位敬介醫生,連手術檯都未上過,因爲臨時借調院長特許,他才參加了幾次闌尾手術,還是在主治大夫的監控下。

果然,初到鄉村診所,他就遇到很多麻,不會給孩子翻眼睛。面對燙傷的患者母親,發出的問題,孩子會不會留下傷疤?他也無法告知,只是詢問了一下母親,按照之前醫生的診斷,換了個說法,便贏得了孩子母親的尊重。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讓敬介逐漸明白,人們的思想是麻木的,人們盲目的信任任何醫生,只因爲一個稱呼,並不在乎他們是否真的懂醫術,是否真能夠勝任這個職業,便匆忙將生命寄託在了他們的手上。這引發他無盡的思考。或許這就是他成爲知名作家的起因吧。

所以我們在看病的時候,也要知道,爲你診斷的是否是有經驗的醫生,覺得不對,趕緊換醫院,不要耽誤了病情。

記得在我懷第一個寶寶的時候,去醫院做B超,結果兩個實習大夫操作,研究我肚子裏的寶寶整整半個多小時,一會兒說寶寶的腦袋太圓了,會不會有毛病,一會兒又說,上次看到的也挺圓,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搞得我出了醫院,心情不好。

這本書主要通過做爲醫生的敬介的視角,讓我們瞭解到醫生面對病患的時候都在想什麼?他們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角度非常新穎,心理活動充分,渡邊淳還是一位反戰人士,在這本小說中也可以窺見一斑。

喜歡日本文學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本《風之岬》,借日本鄉下的風與海,天與景來抒發主角的主情,融情於景的功力很深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