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越獄”思維

最早接觸“越獄”這個概念是通過觀看美劇《越獄》,故事以弟弟邁克爾營救哥哥林肯開始,弟弟認爲林肯含冤入獄,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越獄計劃,最後結局令人滿意。

《越獄》的亮點在於主角的精心謀劃和準確執行,陰謀論的味道給劇情增加了特殊的吸引力,這是一個爽片。

後來又看了一部越獄題材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乍一看,好像是一個叫“肖申克”的人成功越獄,得到了救贖。其實不然,主角安迪,關押他的地方叫“肖申克監獄”。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主角在大雨中光着上半身仰天長嘯,而是布魯克斯的自殺。

這就要提到《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核心概念“體制化”,大意就是一個人習慣了某種生活模式,哪怕是很差勁,他也不願意改變,因爲這一切早已成爲習慣,刻在了骨頭裏。

布魯克斯就是“體制化”的典型受害者,他坐了50年監獄,一次又一次地申請出獄,一次又一次地被駁回,看起來這個“申請-駁回”至少重複了50次。布魯克斯就像斯金納箱子裏的小老鼠,已經習慣了這種無助,最終成功地被體制化,成爲了肖申克最熟悉的面孔。

但悲劇的是,劇情突然變了,就在布魯克斯打算在監獄裏度過餘生的時候,監獄決定釋放他,這突然出現的“希望”反而害了他。就像是一個人習慣了黑暗,突然給了他光明,卻會刺瞎他的雙眼。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不僅僅是講越獄這一個主題,更多的是對“限制行動自由”的深刻思考,終極形態是“體制化”。

以上兩部作品,據說都參考了另一部作品,據說那部作品最早提到“越獄”這個想法。那就是大仲馬的復仇爽文《基督山伯爵》,主角唐太斯住了幾十年海上監獄,最終成功逃脫。

最近又看了史泰龍的越獄神作《金蟬脫殼》,和以上作品不同,他是主動選擇進入監獄,然後尋求漏洞,因爲他是的工作就是“越獄”,工作內容爲測試一座監獄是否足夠安全。也就是說,他的工作是爲了防止以上作品中的主角越獄,他的目的和他們相反。

《金蟬脫殼》中主角還寫了一本書,系統總結了越獄的方法論,大概是以下三條:

1.熟悉佈局;

2.掌握日程;

3.裏應外合。

這3點也是這系列的核心。

以上內容都是和逃脫監獄有關,也都有相關的劇情,最後都是主角獲勝。

記得有人說過,世界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牢籠”套在一起,總會有更大的“牢籠”在外面。以上作品中的主角雖然成功越獄,但還要面臨更大的牢獄,那就是生活,或者叫社會。

就像是一個人擺脫了地球的吸引力,但還要面臨太陽的吸引力,一層套一層,永遠無法逃脫,只不過監獄大了一些。

說到底,還是《肖申克的救贖》思考的更深入,監獄控制人的並不是“圍牆”,如果關係疏通好,牢裏的犯人也會得到額外的便利,這也是一種現實,哪裏都是如此。

那麼,真正困住一個人的是什麼?

規則,無形的枷鎖反而最爲致命。它纔是限制犯人的真正武器。

無形的枷鎖,只會限制牢裏的犯人嗎?

答案很明顯,不是的,每個人都要受到它的限制。規則,潛規則,規矩,道德綁架等,都在時時刻刻約束着一個人。

大多數時刻,這些規則是積極的,維護了社會的和諧,但有時候卻也有負面作用,束縛了人的手腳,讓人寸步難行。

人總有這樣的時刻,雖然身體自由,但就像是籠中獸,動彈不得。

這時候,就需要一點“越獄思維”了。

如果我把現狀分析清楚了,就相當於熟悉了佈局;梳理了各個角色的信息,就相當於掌握了日程;自己的努力,加上別人幫助,就是裏應外合。

如果足夠幸運,最後就會擺脫這種困局,進入更大的“牢籠”。活動範圍變大了,總是沒錯的。

人生何處不是“牢籠”,希望“越獄思維”能住助我一臂之力,讓我更接近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