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去世之前,做了一件让人想不到的事

1951年8月,杜月笙去世之前安排后事,订立遗嘱,分割财产。这个时候,他没在上海,他是在香港。

他把几个太太,儿子,女婿招到一块,说,我这只有十万美元的遗产了。太太和儿子各分一万,没结婚的女儿们'每人六千,结婚的女儿们,每人四千。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杜月笙当年在上海滩,是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个行业的财富大亨。

咋么只有这么点遗产,不过,他的老婆孩子虽有疑问,可对这一点,没有任何异意。没人争夺财产。

到后来,杜月笙拿出了一把保险柜钥匙,让孩子们去打开保险柜。

此时大家百感交集,悲伤而又兴奋。他们猜测保险柜里岂不是有珍宝,分给我们。

可是谁也没想到,打开保险柜以后,里面放的竟是一摞厚厚的欠条。

杜月笙一挥手说,烧了,全都烧了。大家定睛一看,每一张欠条,都是一笔巨款。

最小面额的也有几千大洋。甚至还有一张欠条上写着:欠五百根金条,署名王鑫恒。这些欠条加起来总价值得有几个亿。

杜月笙的老婆孩子们,当时并不明白,杜月笙为什么会这样做。有老婆问他,咱们手头这么紧,怎么还要烧这些欠条呢。

杜月笙用自己的智慧,给自己的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

杜月笙说,我杜月笙的儿子,将来不可以成为之人。感恩我们杜家的,没有欠条,他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恩我们的。这这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杜月笙接着说,我不想让你们在我走了之后去打官司。八月十六号,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却客死他乡。

在杜月笙去世以后,他烧欠条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来了,有欠钱的人,如释重负,非常佩服杜月的大义之举。

至于杜月笙烧掉欠条以后,是不是真的有人主动给杜家还债,这些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杜月笙讲过,他一生讲究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烧欠条,就是他在临终前,给那些借钱之人,留足了脸面,给足了情面。

他舍得了钱财,却得到了交情和名望。杜月笙能从一个卖梨的小人物,混成叱诧风云的大佬,就是他特别会做人。

他经常说,做人做事无需锦上添花,只需要雪中送炭。有一次,杜月笙给上海的乞丐发钱。

上万个乞丐跑过来排队领钱,有的人经过钱还去排队。杜月笙明知道一些人去再排队,再领钱,但他并没有派人去阻拦。

所以,当年上海滩有人闹事,别人搞不定的,只要杜月笙一出面,没有人不给他面子的。

杜月笙和文化人打交道,他会非常礼貌的尊敬人家。临走时还会给人家送钱。

他总是把钞票或者银票,折成一个小方块,压在茶碗底下,他就怕这文化人不好意思。

他这么做,就跟一代鸿儒大师章太炎,对杜月笙的重情面,充满感激和敬佩。为了还报恩情,老爷子冒着晚节不保,摧眉折腰的指责,帮杜月笙改了名字,修了族谱。

杜月笙是阴历七月十五生的,民间称鬼节。他父亲当年给他起名叫月生,章太炎引经据典,给他改了非常高雅的名字,叫杜镛,号月笙。

出自《周礼》,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月笙‘’和月生,谐音,也不违背先人意愿。

做人做到这层次,真是了不起。他烧欠条的大义,也泽被后世,他的子女都受到高等教育,而且有很多人,也都帮助他们。

生活过得非常好,人在,情在,人不在,情依然还在。这就是杜月笙做人的高明之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