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书系列之三——《红日》(随笔)

                      我读过的书系列之三——《红日》(随笔)

                                         作者    蛰虫

      《红日》这本书我是在二哥的炕上发现的,当时二哥接了大哥的班,在生产队当会计。因为会计代管豆腐坊和猪场的账目,要住在生产队的公房里。我就是在那儿找到这本书的,同样没封面封底书脊,前后缺了不止10页。所以跟读完《林海雪原》不知书名一样,读完《红日》我照样不知道书名,照样是那位回乡知识青年告诉我这本书叫《红日》,受过批判,不要同别人讲。我也一直到读了当代中国文学史,才知道这本书在“三红一创”中占了一个“红”。

        说老实话,《红日》才是我真正读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与读《林海雪原》时的偷偷摸摸不同,读《红日》我是光明正大地读,虽然二哥有时也会教训我几句,但他的教训也就那样,毕竟我读书的兴趣养成与他有密切的关系。正是大七岁的他在我小时候把我搂在怀里讲的一个一个小故事,还有他上高中时周末从学校带回来的一本本书让我掉进了书的海洋里。有了条件,《红日》我读了很多遍,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从《红日》中我知道了涟水、吐丝口、莱芜战役、孟良崮,知道了陈粟大军、张灵甫。《红日》让我形成了一种逻辑,敌人和好人的逻辑,好人必胜敌人必败的逻辑。虽然《红日》中解放军也有逃兵,也有章小甫这样的特殊人物,也有涟水之败的残酷。不过那个时候我连文学与现实都分不太清楚,更谈不到什么思想和艺术的认识了。在当时的语境之中和小孩子的认识里,我只记得秦守本班抓了个师长,张华峰班抓了好几百俘虏,莱芜战役解放军如入无人之境的胜利。从本质上讲,《红日》对我读书兴趣的倾向性、英雄情结、正义必胜的理念,等等的形成影响更大。

       从小说中学知识,主要是地理、历史和人物的知识。我从小说中学到的这一类知识远远超过了从教科书、科普书中学到的。任继愈老先生《中国哲学史》讲的什么飞龙在天、龙潜于渊(来源于《易经》),肯定没有金庸老先生的降龙十八掌有趣。小说还会给我们一些可能我们永远不会去专门学习的知识。蔡东藩的《中国历代史演义》给我的中国历史知识,无论是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我读过的那点《史记》和中国历史。更重要的,小说涉及的某些小知识会吸引我们进入一门全新的知识门类。要是不读《射雕英雄传》,我绝对不会去读《中国哲学史》


                                                                                                                                                                                    2021年12月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