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遊記 | 喀什博物館裏的古老物件兒之:2500歲的乾屍

繼續新疆旅行。

就要離開喀什了,臨別之前去了一趟喀什博物館,在這裏長了不少見識,同時也認識了很多的古老物件兒。因爲有着“絲路節點”的特殊背景,喀什地區所出土的那些文物顯得格外與衆不同,甚至世間少見。今天(以及後兩期遊記)就來分享其中一部分。

乾屍

既然說到與衆不同,那就先上這個“重要人物”吧。(注:圖片已做模糊處理,膽小的遊客不必擔心受到驚嚇。)

新疆旅行這幾年,在各個城市博物館裏看過不少乾屍。一般來說,凡是離沙漠比較近的地方都有此類文物出土。也曾瞻仰過烏魯木齊博物館裏的“鎮館之寶”:4000歲的樓蘭美女。時間長了也就瞭解到,乾屍之所以可以相對完好地保存下來,是要具備一些特殊條件的:

就拿喀什博物館裏的這一具2500歲的乾屍來說吧,他發掘於封閉的墓室中,缺氧的環境完美地保留下了他的骨架、肌肉,甚至頭髮。又因爲新疆氣候本就乾燥,所以在他被葬之後,墓中的一切迅速經歷了脫水的過程——細菌沒有條件繁殖,屍體也就沒有機會腐爛,才養成了如此“千年不朽”的效果。

喀什博物館裏的這具乾屍是一位身高一米八的男性,這算是我在新疆見過的最高的一具乾屍了。他去世的時候很年輕,只有30多歲。而,關於這一位盛年離世的男子所經歷的時代,關於2500年前的新疆人的生活,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遙遠而不可思議的:

圖爲:2500年前的手鐲,下期遊記再詳談

譬如:考古學家在那一時期的古墓中曾發現過一些特殊的“毒藥”成分,它們的毒性含量非常高,可以讓人上癮併產生幻覺,後經鑑定,它們是當時的西域人所吸食的大麻。

還有:從出土自喀什各地的“青銅時代”的各類文物來看,2500年前的新疆人的生產工具已經非常“發達”。人們除了會使用骨器、石器之外,還會鍊銅、燒陶;人們穿着皮衣、皮褲、皮靴子,住着穩定的房子,一邊種田,一邊放牧。

那時的部落裏已有了等級的劃分,金字塔式的部族管理模式使得“豪權貴胄”們早早就學會了享受生活,也學會了利用自己的威勢和聲望去管理下屬,指揮臣民好好工作、熱愛生活……這一切從當時出土的文物——比如說石磨盤——都可以猜出一二:至少,那時的工人已經很好地掌握了粉碎糧食及再加工的美食技術。

所以在故事中,這一位靜靜地躺在玻璃棺槨中的2000多歲的男人,他生前必然是一位貴族,家世顯赫,身份貴重,所以入葬時纔有着豐厚的陪葬品並且衣着豪華。你看,他除了身體保存完好之外,身上“高級”的皮衣褲靴紋理都清晰可見——因爲棺木高檔、密封性非常好,所以纔有了今天完整的還原。

對了,說到衣服,想起一個參觀的小插曲:

第一眼看到這位“貴族男子”的時候我很喫驚,因爲他的骨骼架構、肌肉走向,甚至毛髮紋理都清晰可見,且手腳完好無損,所以我就不由自主地湊到這個玻璃棺的近處去細細觀摩裏面的一切,以致於當有人站在我身後的時候,給我嚇一跳:

那是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喀什博物館裏本就沒有太多的遊客,且當時已經接近下班的時間,這個維吾爾族的員工小夥子原本是來逐層檢查、提醒遊客離場的,結果到了這間“停屍房”之後,發現我一個人站在黑布隆冬的影裏頭看屍體:呦,來了個膽兒大的……只見他一下子就很興奮,維吾爾族人那熱情好客的勁頭就來了:

匆匆忙忙中,他跑過來抓起我的手機,讓我站到乾屍後面去,不由分說一頓咔嚓。

雖然有些遲疑——畢竟在內地,與“特殊物品”合影是有很多規矩和忌諱的,所以我情急之下也反覆確認了兩句:這個是可以拍照的嗎?可以合影的嗎?他回答:當然可以。那我就不擔心了,本來我也是從來不避諱這些東西的。

如今想來,這一段經歷也成爲了喀什旅行路上不可多得的精彩回憶。

此外,關於這具2500歲的年輕的男性乾屍的細節,我當時上上下下也拍了很多照片,包括他的毛髮、牙齒、手指,但發文之前反覆斟酌,還是決定不將它們放出來了,畢竟不是每一個讀者都喜歡看這些。如果有機會去新疆旅行,就親自去喀什博物館近距離參觀吧。

喀什博物館有着30年的歷史,是我在新疆旅行路上見過的展示古絲路文化最精彩的博物館之一。此外,它還展示了很多獨特的喀拉汗王朝文化遺物。這兩天我會陸續將我在喀什博物館裏記錄下來的各類文物整理出來,並把它們的歷史和故事在文章中做一個展示。

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衆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