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91』“短板”与“硬伤”

谁会承认“语文没学好”是自己的“短板”呢?

再说“这个短板伴随了个人一辈子”,怕是更没有人愿意承认了。

但事实却恰是如此。举个例子说吧,这样容易让人信服。

小王不喝水。

这是最简单、最日常的一句话。倘若作个全面的分析,该包括哪些层次、方面呢?

先想想,再作主张。标准模式如下:

第一层次:语义框架分析。

施动者-小王,否定-不,动作-喝,受动者-水。

第二层次:词类系列分析。

名词-小王,副词-不,动词-喝,名词-水。

第三层次:句型框架分析。

主语-小王,状语-不,核心动词-喝,宾语-水。

一个人倘若讲究地、趣味地、表明教养地说话办事,如上学问是不能没有的,也正是靠着这样的学问修养,一个人说话办事才能真有文化水平。当然,还有另一个方面很显然:无论怎样简单的话语中,都有语文的大学问。不觉悟、注意这个问题,即说明“语文是短板”了,“短板”是否“伴随个人一生”也不言而喻了。

“不善于理解他人,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个人能力上的“硬伤”。谁人会“明辨慎思”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承认这个“硬伤”。

有人会说:“我和别人说话办事、聊天都没有问题的。怎么会理解与表达有硬伤呢?”不错,这很事实,似乎无可辩驳。但不要忘了,理解与表达是有水平层次的,更关涉个人的发展能力及人生发展。

拿本《论语》出来,读读,写个读后感。或者,拿本《资本论》,看看,写个阅读体会。如此读-理解,写-表达,个人是否存在“硬伤”便可以即刻分晓了。语文能力是否个人的“看家本领”呢?

常思个人的“短板”“硬伤”问题,一个人才是发展中的人。但首先要有这样强烈的“短板”“硬伤”概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