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個人的筆記系統?

和大家分享搭建筆記體系的有效方法——盧曼卡片筆記法。


作爲內容相關從業人員,最令人恐懼的並不是即將迎頭撞上的 deadline,也不是成堆的修改意見,而是毫無頭緒、不知從何寫起的空白文檔。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只需搭建一個個人專屬的靈感收集庫即可。

當記錄和收集能成爲日常習慣,當想法間能連點成線,相互產生聯繫和羣聚效應,這個靈感收集庫即可變成想法生成器,讓你有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最近反思了之前零零散散毫無章法的筆記方式,找到了搭建筆記體系的有效方法——盧曼卡片筆記法。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記錄和組織收集到的想法、觀點和素材,並把流程融入日常中。

1.盧曼卡片筆記法

通過對閱讀過程中的觀點進行加工並用自己的話轉述,盧曼的卡片筆記法能讓閱讀的效用最大化,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靈感庫/知識庫。通過不斷的自我提問,在想法間建立連接,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增長的外部思想庫。

這個筆記法很簡單,主要涉及三種筆記方式:

  1. 閃念筆記(Fleeting Notes):主要用來記錄靈光一閃的想法。無需刻意思考,僅是腦海中想法的備忘錄。

  2. 文獻筆記 (Literature Notes):不是簡單摘錄引文,而是理解後,用自己的語言精準轉述原文。並將筆記和參考書目的細節一起保存好,以便後續的檢索和引用。

  3. 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仔細閱讀閃念筆記和文獻筆記,思考它們與你的研究、思考或興趣所在的內容有何關聯。並記錄下你的想法,像“爲別人寫作一樣,使用完整的句子,標註來源,提供參考資料,並儘量做到精確、清晰、簡短。”用統一的標準和格式,並將這些筆記存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於後續的檢索和查閱。

使用這個方法來記筆記的關鍵點在於:

用自己的話對所閱讀的觀點進行輸出

盧曼從來不在他所讀的文本中的句子下劃線,也不在空白處寫評論。他所做的只是將文中引起他注意的觀點在另一張紙上做簡單的筆記。用自己的話對所讀的內容進行重新闡述,並把它融入自己的思維繫統。

在筆記間建立連接和橋樑,構建心理模型的網絡結構

關聯是盧曼卡片筆記法中的關鍵。將筆記相互聯繫起來,自我提問,思考是否能和已有知識、過往經驗產生鏈接。當我們能有意識地發展這些聯繫時,我們在大腦中也建立了同樣的聯繫。

具體如何自我提問?

可以借鑑下學習駭客主理人 LEO 的思路:

  • 作者講了什麼自己不知道的,如“我們是否也需要一個實體的卡片盒?”;

  • 新知識對已有知識的補充,如“如何看待書中的原理和工具的關係?”;

  • 新知識對過往經驗的補充,如“怎麼讓知識產生複利?”

  • 新知識裏與過往經驗的挑戰,如“如何理解外腦思考?”;

  • 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的解讀,如“記筆記究竟記什麼?”;

  • 過往經驗對新知識的豐富,如“什麼是合意困難/必要難度?如何在學習中穿插合意困難?如何在 ANKI 的使用中運用合意困難來提升學習效果?”

  • 新知識轉化爲行爲習慣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我換成雙鏈筆記就行了嗎?”

2.如何踐行這套方法

將以往收藏轉發文章和單純劃線標註的筆記方式,變成主動學習、理解並記錄單個知識點筆記的方式。具體如何串成一個工作流,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方式。

1. 用自己的話撰寫知識卡片

不只是文字閱讀,平常看到、聽到、想到的各種觀點和想法,都可以簡要記錄下來。只要能引發我們的思考的觀點,能在你大腦中產生波瀾,讓你覺得有意思的觀點或內容,都可以用知識卡片的方式記錄下來。

儘量用自己的話來撰寫,即便不得不引用原文,也儘量記錄自己想到了什麼。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用「卡片筆記」app flomo 來記錄。用盡量簡單的方式,來記下你的思考和想法。

flomo 可以像聊天一樣記錄,無需排版佈局,還支持微信輸入,在通勤路上或者移動場景下非常方便。

當你記錄完後,可以利用 flomo 的桌面小組件,幫你每天從過往的記錄中回顧。利用時間的空隙,回顧已有的筆記,思考是否有新的想法。

2. 利用標籤來建立卡片間的關聯

爲了在卡片筆記間產生關聯,盧曼用了卡片筆記編號系統,爲每條筆記分配一個固定編號。因爲盧曼用的是盒子和紙質卡片,需要比較複雜的編排。但如果我們做的是電子化的筆記,用標籤就可以很輕鬆地達成這個目的。

在你的卡片筆記上打上相應的標籤,可以把想到的標籤都打上去。方便後續的回顧和索引。標籤在這邊不僅是分類的作用,還爲後續關聯知識點提供基礎。

3. 連點成線,用思維導圖來建立知識網絡

當你記錄的相同標籤的筆記足夠多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筆記間的關聯性搭建一個相互連接的知識網絡。相比於之前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自上而下的方式,這種自下而上的連接方式提供了一個做筆記的新思路。

只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步驟:

  • 根據書的目錄,大致瞭解整本書的內容,確定思維導圖的基本結構。
  • 進行泛讀,挑出哪些部分值得精讀,並大概瞭解作者整本書想講什麼。
  • 開始進行精讀,在精讀的時候,畫出關鍵詞,在思維導圖上進行細節的填充。
  • 填充完成後,進行進一步的刪減和整理,最後完成整本書思維導圖的繪製。

而卡片式筆記+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方式打破了這個思路。

首先我們憑興趣驅動去閱讀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在閱讀過程中用自己的話記錄知識卡片,積累了一定相似主題的知識卡片後,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卡片建立起一張思維導圖即知識網絡。

也就是信息→ 知識點 →結構化的知識→知識體系的鏈路。

思維導圖是串聯知識的絕佳利器,從點到網,對知識深層加工,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幫助我們在腦海中構築有意義的知識網絡和思維框架。

這種方式需要更多時間,更多閱讀量,但隨着時間和閱讀經驗的累積,會產生極強的聚集效應,也就是所說的知識複利。

結語

知識的輸入和輸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斷的收集整理,內化吸收,刪除整理的過程中。我們將會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這是一個持續性的,不間斷的過程。

而當我們能在知識間建立關聯時,當“我們的學習不是作爲純粹的知識積累,而是試圖建立一個可以收納信息的理論模型和思維框架,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學習促進學習的良性循環。”

資料參考:
[德] 申克·阿倫斯《卡片筆記寫作法》
學習駭客|用“卡片筆記寫作法”讀《卡片筆記寫作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